保护的氢醌半乳糖苷和保护的半乳糖基(α1→2)葡萄糖苷的合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糖及糖复合物类型 | 第10-14页 |
1.2.1 单糖及其衍生物 | 第10-12页 |
1.2.2 低聚糖 | 第12-13页 |
1.2.3 多糖 | 第13页 |
1.2.4 蛋白聚糖 | 第13页 |
1.2.5 糖配合物 | 第13-14页 |
1.2.6 糖类药物 | 第14页 |
1.3 寡糖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4-24页 |
1.3.1 酶促合成 | 第14-16页 |
1.3.2 化学合成 | 第16-24页 |
1.4 影响寡糖构象的因素 | 第24-26页 |
1.4.1 邻基参与效应 | 第25页 |
1.4.2 双立体区分效应 | 第25-26页 |
1.4.3 不含邻基参与基团的其他作用 | 第2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2章 保护的单氢醌半乳糖偶联产物的合成 | 第28-50页 |
2.1 引言 | 第28-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46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2.2.2 合成 | 第32-4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2.3.1 半乳糖苷供体的合成 | 第46页 |
2.3.2 受体的合成 | 第46页 |
2.3.3 偶联反应 | 第46-48页 |
2.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保护的半乳糖基(α 1→2)葡萄糖苷合成 | 第50-59页 |
3.1 引言 | 第50-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7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52-53页 |
3.2.2 合成方法 | 第53-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58页 |
3.3.1 供体和受体的合成 | 第57-58页 |
3.3.2 供体和受体的偶联 | 第58页 |
3.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A 主要中间产物及各目标产物的谱图 | 第65-8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附录C 化合物对照表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