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权利能力论

论文创新点第5-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导论第14-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第15-18页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第18-20页
    1.4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权利能力之源头——罗马法上的人格第22-61页
    2.1 人格之含义第23-35页
        2.1.1 人格之语源第23-25页
        2.1.2 人格之内涵第25-26页
        2.1.3 关于人格概念之相关观点剖析第26-35页
    2.2 人格之功能第35-49页
        2.2.1 问题之提出第35-36页
        2.2.2 人格之虚假功能:阶级划分的工具第36-45页
        2.2.3 人格之真实功能:主体资格的标准第45-49页
    2.3 人格之性质第49-58页
        2.3.1 问题之提出第49-50页
        2.3.2 人格制度为私法上的制度第50-52页
        2.3.3 人格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私法问题第52-55页
        2.3.4 人格是以公法规定为前提的私法概念第55-58页
    2.4 人格之特点第58-61页
        2.4.1 人格由身份构成第58页
        2.4.2 人格具有团体性第58-59页
        2.4.3 人格和人分离第59页
        2.4.4 家庭人格平等与个人地位不平等并存第59-61页
3 权利能力之形成——从人格到权利能力第61-101页
    3.1 中世纪之人格第62-74页
        3.1.1 中世纪人格之背景第62-65页
        3.1.2 中世纪人格之内容第65-72页
        3.1.3 中世纪人格之特点第72-74页
    3.2 《法国民法典》对“人格”之回避第74-88页
        3.2.1 民法典制定之前所有法国人均已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第76-80页
        3.2.2 公、私法的划分导致对罗马法人格概念的抛弃第80-82页
        3.2.3 通俗易懂的立法理念不需要抽象的概念-第82-84页
        3.2.4 以法国国籍作为判断标准足以因应社会需要第84-85页
        3.2.5 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下缺乏创造新概念的动力第85-88页
    3.3 《德国民法典》权利能力制度的确立第88-101页
        3.3.1 逻辑严密、概念抽象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第89-92页
        3.3.2 《德国民法典》对法律概念的要求第92-95页
        3.3.3 “法人”成为“人”的需要第95-98页
        3.3.4 “人格”公法色彩的阻碍第98-101页
4 权利能力之检讨——权利能力功能消退第101-129页
    4.1 基本理论存在缺陷第101-109页
        4.1.1 权利能力与人格之关系难以理顺第102-104页
        4.1.2 权利能力平等与权利能力受限制的矛盾难以克服第104-107页
        4.1.3 权利能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遭到质疑第107-109页
    4.2 清晰、准确的概念幻想成为泡影第109-119页
        4.2.1 我国民法学界对权利能力存在不同解读第110-115页
        4.2.2 德国法学界对权利能力也存在不同理解第115-119页
    4.3 权利能力制度不符合现实社会状况第119-129页
        4.3.1 胎儿保护的逻辑障碍第120-121页
        4.3.2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保护的悖论第121-125页
        4.3.3 非法人团体法律地位的尴尬第125-129页
5 权利能力之革新——权利能力重新定位第129-164页
    5.1 域外法制及学说考察第129-139页
        5.1.1 关于人格、权利能力的立法例第129-132页
        5.1.2 德国模式第132-137页
        5.1.3 瑞士模式第137-139页
    5.2 人格与权利能力的关系第139-155页
        5.2.1 我国人格与权利能力关系学说的演进第140-144页
        5.2.2 域外伦理人格向法律人格的嬗变第144-149页
        5.2.3 我国未来立法应选择瑞士模式第149-155页
    5.3 权利能力重新定位第155-164页
        5.3.1 权利能力的概念第155页
        5.3.2 权利能力的性质第155-158页
        5.3.3 权利能力的特征第158-161页
        5.3.4 权利能力的内容第161-164页
6 结语第164-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近五年发表的论文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商事法律适用研究--以法官对民商事案件的裁判思维模式、方法与路径为视角
下一篇:人格权利化保护的规范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