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3页 |
Abstract | 第13-19页 |
引言 | 第20-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20页 |
二、研究方向及方法 | 第20-21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22-23页 |
第一章 错位的裁判思维模式 | 第23-47页 |
第一节 机械司法型裁判思维模式 | 第28-38页 |
一、机械司法型裁判思维模式概述 | 第28-29页 |
二、机械司法型裁判思维模式的思维体现 | 第29-38页 |
第二节 感性司法型裁判思维模式 | 第38-42页 |
一、感性司法型裁判思维模式概述 | 第38-40页 |
二、感性司法型裁判思维模式的类型 | 第40-42页 |
第三节 立法型裁判思维模式 | 第42-47页 |
一、立法型裁判思维模式概述 | 第42-43页 |
二、立法型裁判思维模式可能的裁判结论 | 第43-47页 |
第二章 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研究 | 第47-79页 |
第一节 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的价值取向 | 第47-64页 |
一、以民商事法源为依据 | 第50-59页 |
二、以法律解释为手段 | 第59-62页 |
三、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第62-64页 |
第二节 研究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的理论意义与作用 | 第64-70页 |
一、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与其他三种裁判思维模式的区别 | 第64-65页 |
二、研究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的理论意义 | 第65-68页 |
三、研究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的作用 | 第68-70页 |
第三节 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与法教义学的关系 | 第70-79页 |
一、法教义学的演变与发展 | 第70-73页 |
二、当代法教义学的功能 | 第73-77页 |
三、法官应有裁判思维模式与当代法教义学的关系 | 第77-79页 |
第三章 “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 | 第79-101页 |
第一节 “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概述 | 第79-87页 |
一、“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是民商事案件的专有裁判方法 | 第79-80页 |
二、“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的内涵 | 第80-85页 |
三、“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对案件裁判结论的影响 | 第85-87页 |
第二节 “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各层面之解析 | 第87-101页 |
一、“法理层面”检验之解析 | 第87-90页 |
二、“利益衡量层面”检验之解析 | 第90-95页 |
三、“法律依据层面”检验之解析 | 第95-98页 |
四、“价值导向层面”之解析 | 第98-101页 |
第四章 “四面一体综合分析法”的具体运用—对最高人民法院两则公报案例的评析 | 第101-116页 |
第一节 索特公司诉新万基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的分析 | 第101-110页 |
一、对案涉各种观点进行评析 | 第103-108页 |
二、对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观点的评析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徐工机械公司诉川交工贸公司、王永礼等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分析 | 第110-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3-124页 |
后记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