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纯电动汽车中各种驱动电机性能比较和选择 | 第16-18页 |
1.4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的选定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 | 第21-32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数学模型建立条件 | 第21页 |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1-27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中的电机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2 α-β坐标系中的电机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2.3 d-q-0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电机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27-28页 |
2.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2.5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半功率升压DC/DC及其控制策略 | 第32-38页 |
3.1 主电路设计 | 第32页 |
3.2 升压斩波控制策略 | 第32-33页 |
3.3 反向降压斩波控制策略 | 第33-34页 |
3.4 半功率升压DC/DC与逆变桥的协调控制 | 第34-35页 |
3.5 DC/DC控制仿真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 第38-45页 |
4.1 基于双向半功率升压DC/DC的MATLAB Simlink的仿真建模 | 第38页 |
4.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框图 | 第38-39页 |
4.3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39-44页 |
4.3.1 坐标变换 | 第39-40页 |
4.3.2 SVPWM模块 | 第40-41页 |
4.3.3 矢量控制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5-59页 |
5.1 控制器硬件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5.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6-47页 |
5.3 核心器件的参数计算与选型 | 第47-51页 |
5.3.1 主控芯片 | 第47页 |
5.3.2 电机编码器 | 第47-48页 |
5.3.3 驱动模块 | 第48-49页 |
5.3.4 母线电容 | 第49页 |
5.3.5 电流传感器 | 第49-50页 |
5.3.6 通讯模块 | 第50-51页 |
5.4 检测电路 | 第51-54页 |
5.4.1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 | 第51页 |
5.4.2 电动汽车档位设计 | 第51-52页 |
5.4.3 电子油门电路 | 第52-53页 |
5.4.4 电流检测设计 | 第53页 |
5.4.5 电压检测设计 | 第53-54页 |
5.4.6 驱动/充电手动开关切换 | 第54页 |
5.5 系统保护电路 | 第54-56页 |
5.5.1 过流保护 | 第54-55页 |
5.5.2 过压保护电路 | 第55-56页 |
5.5.3 电机温度保护 | 第56页 |
5.6 硬件防干扰研究 | 第56-58页 |
5.6.1 控制电源的抗干扰设计 | 第57页 |
5.6.2 控制电路PCB线路设计 | 第57页 |
5.6.3 控制电路的接地设计 | 第57-5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65页 |
6.1 控制策略的开发基础 | 第59-60页 |
6.1.1 基于Code Composer Studio的开发技术 | 第59-60页 |
6.2 电机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 第60-63页 |
6.2.1 电机控制器主程序 | 第60-61页 |
6.2.2 功能子程序 | 第61-63页 |
6.3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SVPWM源程序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