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城市铁路、市郊铁路论文

TOD理念下大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周边用地规划策略研究--以北京郭公庄站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我国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8页
        1.1.2 大都市轨道交通向边缘区延伸第8页
        1.1.3 边缘区的特殊性对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研究对象界定第9-12页
        1.3.1 大都市边缘区第9-10页
        1.3.2 轨道交通第10-11页
        1.3.3 轨道交通站周边用地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2-15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5-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5页
        1.5.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TOD的核心理念研究第18-30页
    2.1 TOD的基本概念第18页
    2.2 TOD倡导的开发模式第18-21页
        2.2.1 宏观层面的开发模式——城市第19页
        2.2.2 微观层面的开发模式——TOD社区第19-21页
    2.3 TOD的规划层次与原则第21-23页
        2.3.1 规划层次第21-22页
        2.3.2 规划原则第22-23页
    2.4 TOD适用地区第23-24页
        2.4.1 城市新拓展地区(New Growth Areas)第23页
        2.4.2 城市待发展区(Urbanizing Sites)第23-24页
        2.4.3 城市再开发地区(Redevelopable Sites)第24页
    2.5 TOD理念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第24-27页
        2.5.1 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第24-26页
        2.5.2 TOD理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26-27页
    2.6 为大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周边用地提供应用手段第27页
    2.7 本章小结第27-30页
第3章 基于大都市边缘区特征的轨道交通站周边用地调查研究第30-54页
    3.1 大都市边缘区特征研究第30-35页
        3.1.1 自然环境第30页
        3.1.2 土地利用第30-31页
        3.1.3 产业发展第31页
        3.1.4 人口特征第31-32页
        3.1.5 交通特征第32-34页
        3.1.6 大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周边用地规划特征总结第34-35页
    3.2 北京地铁四惠站周边用地调查分析第35-41页
        3.2.1 概况第35页
        3.2.2 功能定位第35-36页
        3.2.3 站区周边土地利用特征第36-40页
        3.2.4 交通系统组织第40-41页
        3.2.5 小结第41页
    3.3 北京地铁天通苑站周边用地调研分析第41-46页
        3.3.1 概况第41页
        3.3.2 功能定位第41-42页
        3.3.3 站区周边土地利用特征第42-45页
        3.3.4 交通系统组织第45页
        3.3.5 小结第45-46页
    3.4 北京地铁六里桥站周边用地调研分析第46-52页
        3.4.1 概况第46页
        3.4.2 功能定位第46页
        3.4.3 站区周边土地利用特征第46-50页
        3.4.4 交通系统组织第50-52页
        3.4.5 小结第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大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周边用地TOD规划设计策略第54-70页
    4.1 TOD理念在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区规划原则第54页
    4.2 角色更鲜明功能定位第54-56页
        4.2.1 功能定位及产业选择策略第54-55页
        4.2.2 站点地区的功能分类及开发模式选择第55-56页
    4.3 布局更鲜明的用地结构第56-60页
        4.3.1 开发强度控制策略第56-57页
        4.3.2 土地利用布局策略第57页
        4.3.3 混合用地控制策略第57-58页
        4.3.4 各类TOD站区用地控制指标第58-60页
    4.4 服务更广泛的交通系统第60-66页
        4.4.1 交通衔接与换乘设施布置第61-65页
        4.4.2 步行友好交通空间营造策略第65-66页
    4.5 环境更自然的外部空间第66-69页
        4.5.1 轨道交通与自然环境第66-67页
        4.5.2 开敞空间设计策略第67-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北京郭公庄站及周边用地规划设计研究第70-84页
    5.1 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第70-72页
        5.1.1 项目概况第70页
        5.1.2 现状分析第70-71页
        5.1.3 周边主控元素分析第71-72页
    5.2 功能定位策略第72-74页
        5.2.1 功能定位与产业选择第72-73页
        5.2.2 开发模式选择第73-74页
    5.3 用地结构布局策略第74-75页
        5.3.1 开发强度控制第74页
        5.3.2 土地利用布局第74-75页
        5.3.3 混合用地控制第75页
    5.4 交通系统组织策略第75-80页
        5.4.1 道路系统规划第75-76页
        5.4.2 交通衔接与换乘设施布局第76-79页
        5.4.3 步行系统组织第79-80页
    5.5 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第80-83页
        5.5.1 绿化景观系统设计第80-81页
        5.5.2 开敞空间设计第81-83页
    5.6 规划设计总结与反思第83页
    5.7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结论第84-86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84-85页
    研究后续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附录第90-92页
    图表目录第9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信息矩阵方法的建筑系馆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参数设计与优化产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