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变化趋势与特点 | 第11-12页 |
1.1.2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必要性 | 第12页 |
1.2 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分类及应用 | 第12-16页 |
1.2.1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分类 | 第12-14页 |
1.2.2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1.3 热解炉气化影响因素文献调研 | 第16-19页 |
1.3.1 气化媒介对热解气化炉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催化剂对热解气化炉气化特性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催化剂除焦油特性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4 垃圾含水率对热解气化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于生活垃圾热解动力学分析 | 第21-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 | 第22页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2.2.1 等速升温条件下垃圾单组份热解分析 | 第22-24页 |
2.2.2 等速升温条件下垃圾单组份热解参数的确定 | 第24-28页 |
2.2.3 等速升温条件下模拟混合垃圾热解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垃圾热解气化炉系统优化设计 | 第31-43页 |
3.1 外热式回转窑热解炉系统优化设计 | 第31-35页 |
3.1.1 垃圾热解炉结构设计 | 第31页 |
3.1.2 垃圾热解炉尺寸设计 | 第31-32页 |
3.1.3 垃圾热解反应热分析计算 | 第32-34页 |
3.1.4 热解系统与尾气净化系统明细 | 第34-35页 |
3.2 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系统优化设计 | 第35-42页 |
3.2.1 垃圾气化炉结构设计 | 第35页 |
3.2.2 垃圾气化炉尺寸设计 | 第35-38页 |
3.2.3 垃圾气化气能量平衡及冷凝系统设计计算 | 第38-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福建某垃圾气化处理厂试验分析 | 第43-51页 |
4.1 垃圾气化处理厂工艺流程 | 第43-44页 |
4.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1 气化炉最佳气化效率检测方法 | 第44页 |
4.2.2 实验装置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4.3.1 气化段温度对垃圾气化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空气当量比ER对垃圾气化特性的影响 | 第46页 |
4.3.3 料层高径比H/D对垃圾气化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4 正交试验法最大气化效率的确定 | 第47-48页 |
4.3.5 热解产出物与后处理分析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水蒸气对气化提质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62页 |
5.1 物理模型简介 | 第51-52页 |
5.2 数学模型 | 第52-56页 |
5.2.1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 第52-54页 |
5.2.2 湍流模型 | 第54-55页 |
5.2.3 输运和化学反应模型 | 第55-56页 |
5.3 模型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置 | 第56-57页 |
5.3.1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 第56页 |
5.3.2 计算区域边界条件设置 | 第56-57页 |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5.4.1 不同S/C比对气化气成分分布的影响 | 第58-60页 |
5.4.2 水蒸气改质对气化气热值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