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广州市远郊村规划发展策略研究--以“乡村综合体”白云区寮采村、增城区大埔围村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21页
        1.2.1 韩国、日本远郊村的发展经验第12-14页
        1.2.2 国内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第14-16页
        1.2.3 广州远郊村建设的发展现状第16-21页
    1.3 研究方法和路径第21-24页
    1.4 本文工作和结构安排第24-25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广州远郊村的界定及其特点第26-53页
    2.1 远郊村的界定第26-31页
        2.1.1 远郊村的定义第26页
        2.1.2 各类村庄的区别第26-28页
        2.1.3 远郊村的基本特点第28-31页
    2.2 远郊村存在的问题第31-50页
        2.2.1 共性问题第31-33页
        2.2.2 个性问题第33-50页
    2.3 远郊村落后的原因分析第50-53页
        2.3.1 现行政策瓶颈限制第51页
        2.3.2 政府关注的“短板”第51-52页
        2.3.3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第52页
        2.3.4 缺乏长远的政策设计第52-53页
第三章“乡村综合体”发展模式的优势分析第53-65页
    3.1 总体概念第53-54页
    3.2 远郊乡村地区多元价值认识第54-63页
        3.2.1 生态景观价值第54-56页
        3.2.2 粮食保障价值第56-58页
        3.2.3 历史文化价值第58-59页
        3.2.4 城乡统筹价值第59-60页
        3.2.5 转型升级价值第60-63页
    3.3“乡村综合体”发展模式的优势第63-65页
        3.3.1 有利于促进远郊村优势资源整合第63页
        3.3.2 有利于迀回实现远郊村土地增值第63页
        3.3.3 有利于发挥背靠大都市的区位优势第63-64页
        3.3.4 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64-65页
第四章“乡村综合体”规划发展策略第65-72页
    4.1 以现代生活标准完善远郊村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城镇与乡村互动第65-66页
        4.1.1 优先完善村庄道路建设第65-66页
        4.1.2 统筹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第66页
        4.1.3 市级层面完善村庄绿道规划第66页
    4.2 尊重远郊村历史发展脉落,延续岭南特色的乡土文化第66-68页
        4.2.1 尊重自然风貌,彰显岭南山水特色第66-67页
        4.2.2 尊重村庄历史,延续远郊村发展肌理第67页
        4.2.3 尊重乡土文化,扩大远郊村文化品牌影响第67-68页
        4.2.4 尊重村民意愿,以村民为主体谋划村庄发展第68页
    4.3 推进远郊村产业升级,促进小农经济向现代产业转变第68-70页
        4.3.1 加快耕地置换整合,为规模化种植创造条件第69页
        4.3.2 加速农产品电商发展布局,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第69页
        4.3.3 引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第69-70页
    4.4 坚持乡村地区差异化管理,探索适合广州乡村地区发展的服务管理模式第70-72页
        4.4.1 试点先行,探索“依法依规、村民接受”村庄管理模式第70页
        4.4.2 动态跟踪评估,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第70-71页
        4.4.3 着眼长远,加强远郊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第71-72页
第五章“乡村综合体”典型实例第72-105页
    5.1 白云区钟落潭镇寮采村第72-85页
        5.1.1 基本概况第72-80页
        5.1.2 发展定位第80-82页
        5.1.3 建设成效第82页
        5.1.4 发展策略第82-85页
    5.2 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村第85-103页
        5.2.1 基本概况第85-94页
        5.2.2 现状评价第94-95页
        5.2.3 建设成效第95页
        5.2.4 发展策略第95-103页
    5.3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附录第108-114页
附件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区域间合作的外在互惠路径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政府应对国有煤炭企业信访问题的对策研究--以B煤炭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