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1.2.1 收益非对称 | 第12-13页 |
1.2.2 外在互惠 | 第13-14页 |
1.2.3 嵌套社会困境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整体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4 研究价值 | 第17页 |
1.4.1 理论价值 | 第17页 |
1.4.2 应用价值 | 第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1 对跨地区合作的研究 | 第19-22页 |
2.2 外在互惠的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3 公共品实验的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 | 第27-33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3.1.1 区域公共品理论 | 第27页 |
3.1.2 互惠理论 | 第27-28页 |
3.1.3 公平理论 | 第28-29页 |
3.2 提出假设 | 第29-33页 |
3.2.1 基于公平理论对个体贡献行为的假设 | 第29-31页 |
3.2.2 基于期数效应的个体贡献行为假设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 | 第33-39页 |
4.1 收益非对称的公共品实验设计 | 第33-36页 |
4.1.1 实验的运算规则 | 第34-35页 |
4.1.2 实验参数设计 | 第35-36页 |
4.1.3 被试选择 | 第36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36-39页 |
4.2.2 实验时间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对假设的实验检验 | 第39-49页 |
5.1 从整体分析两个全局公共品的贡献差异 | 第39-42页 |
5.1.1 整体描述性统计 | 第39-41页 |
5.1.2 个体贡献差异的T检验 | 第41页 |
5.1.3 从个体分析两个全局公共品的贡献差异 | 第41-42页 |
5.2 差异大小对公共品贡献值的影响 | 第42-44页 |
5.2.1 整体描述性统计 | 第42-43页 |
5.2.2 MPCR差异值大小对贡献值影响的T检验 | 第43-44页 |
5.3 整体贡献水平与时间的关系 | 第44-49页 |
5.3.1 期数效应 | 第44-46页 |
5.3.2 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第六章 外在互惠有效性的经验检验 | 第49-55页 |
6.1 农高会背景及发展简介 | 第50-51页 |
6.1.1 农高会简介 | 第50-51页 |
6.1.2 农高会中外在互惠框架的形成 | 第51页 |
6.2 农高会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51-55页 |
6.2.1 主成分分析 | 第51-52页 |
6.2.2 结构突变检验—邹检验 | 第52-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6-5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1 实验说明书 | 第67-69页 |
附录2 实验过程图解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