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政府应对国有煤炭企业信访问题的对策研究--以B煤炭公司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一、引言第12-17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2.1 研究思路第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页
        1.2.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3.1 论文的创新点第16页
        1.3.2 不足第16-17页
二、国有煤炭企业信访现状探究第17-31页
    2.1 信访的定义第17-18页
    2.2 B煤炭公司信访情况分析第18-20页
    2.3 B煤炭公司多发的七类信访问题第20-26页
        2.3.1 工残类第20-22页
        2.3.2 工病亡类第22页
        2.3.3 协议解除劳动关系类第22-23页
        2.3.4 离退休类第23-24页
        2.3.5 劳动争议类第24-25页
        2.3.6 民生类第25页
        2.3.7 劳务工类第25-26页
    2.4 国有煤炭企业信访事件的主要特点第26-28页
        2.4.1 信访事件较为复杂第26-27页
        2.4.2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第27页
        2.4.3 表达方式逐渐激烈第27-28页
        2.4.4 信访信息传播速度快第28页
    2.5 国有煤炭企业信访事件影响分析第28-31页
        2.5.1 引发大规模上访效应第28-29页
        2.5.2 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第29页
        2.5.3 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第29页
        2.5.4 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第29-31页
三、政府应对国有煤炭企业信访问题的不足和原因第31-37页
    3.1 政府应对国有煤炭企业信访问题的不足第31-32页
        3.1.1 国有煤炭企业信访总量不断攀升第31页
        3.1.2 执行信访政策不到位第31页
        3.1.3 政府信访职能弱化第31-32页
        3.1.4 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第32页
        3.1.5 解决信访事件手段粗暴第32页
    3.2 B煤炭公司信访问题的政府因素分析第32-37页
        3.2.1 政府对企业信访问题重视不够第32-33页
        3.2.2 法治建设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第33-35页
        3.2.3 政府信访部门职能弱化第35页
        3.2.4 弱势群体权益得不到保障第35-36页
        3.2.5 信访干部素质良莠不齐第36-37页
四、提升政府应对国有企业信访事件能力的途径对策第37-46页
    4.1 政府要高度重视国有煤炭企业信访问题第37-38页
        4.1.1 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国有煤炭企业信访工作的开展第37-38页
        4.1.2 要划清政企责任第38页
    4.2 完善信访政策,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第38-40页
        4.2.1 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39页
        4.2.2 要建立和完善信访终结制度第39页
        4.2.3 要深化信访通报制度的改革第39-40页
    4.3 完善信访体制,重视有效政府建设第40-43页
        4.3.1 逐步强化省级信访部门接访的能力第40页
        4.3.2 给予信访局办理信访事件的权利第40-41页
        4.3.3 要不断改进政府信访部门的工作方法第41-43页
    4.4 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正第43-44页
        4.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第43页
        4.4.2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43-44页
        4.4.3 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第44页
    4.5 提高干部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第44-46页
        4.5.1 要重视维稳干部的选拔第44页
        4.5.2 强化对信访干部的培训与教育力度第44-45页
        4.5.3 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远郊村规划发展策略研究--以“乡村综合体”白云区寮采村、增城区大埔围村为例
下一篇:广西绿肥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