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和损伤作用机理 | 第11-13页 |
1.2.2 爆破振动理论预测 | 第13-14页 |
1.2.3 爆破数值模拟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旧隧道工程条件分析 | 第17-24页 |
2.1 依托工程及其地质条件分析 | 第17-18页 |
2.1.1 依托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2.2 新老隧道及其空间布置结构分析 | 第18-21页 |
2.2.1 既有隧道结构与标准 | 第18-19页 |
2.2.2 新建隧道分析 | 第19-20页 |
2.2.3 新旧隧道空间结构关系 | 第20-21页 |
2.2.4 隧道爆破施工难点分析 | 第21页 |
2.3 新建隧道爆破方案分析 | 第21-23页 |
2.3.1 炮孔参数设计 | 第21-22页 |
2.3.2 炮孔布置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隧道爆破振动的地层动力特性研究 | 第24-39页 |
3.1 爆破振动传播过程的地层动力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 第24页 |
3.2 爆破数值计算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 第24-26页 |
3.2.1 爆破荷载的确定 | 第24-25页 |
3.2.2 材料类型的确定 | 第25页 |
3.2.3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 | 第25-26页 |
3.3 不同级别围岩条件下隧道爆破振动地层动力特性分析 | 第26-36页 |
3.3.1 计算方案的拟定 | 第26页 |
3.3.2 爆破振动监测点位的选取 | 第26-27页 |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7-35页 |
3.3.4 工况分析小结 | 第35-36页 |
3.4 数值计算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3.4.1 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 | 第36-37页 |
3.4.2 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近距离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在对既有隧道振动响应的横向衰减规律 | 第39-56页 |
4.1 工况说明 | 第39-40页 |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监测点的选取 | 第40-41页 |
4.3 Ⅲ级围岩爆破施工既有隧道横断面振动响应规律分析 | 第41-46页 |
4.3.1 计算方案的拟定 | 第41-42页 |
4.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4.3.3 小结 | 第45-46页 |
4.4 Ⅳ级围岩爆破施工既有隧道横断面振动响应规律分析 | 第46-50页 |
4.4.1 计算方案拟定 | 第46页 |
4.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4.4.3 小结 | 第50页 |
4.5 Ⅴ级围岩爆破施工既有隧道横断面振动响应规律分析 | 第50-55页 |
4.5.1 计算方案拟定 | 第50-51页 |
4.5.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5.3 小结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近距离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振动响应的纵向衰减规律及应力分布 | 第56-77页 |
5.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监测点的选取 | 第56页 |
5.2 Ⅲ级围岩爆破施工既有隧道纵向振动响应规律分析及应力分布 | 第56-63页 |
5.2.1 纵向监测点振速分析 | 第56-60页 |
5.2.2 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60-62页 |
5.2.3 小结 | 第62-63页 |
5.3 Ⅳ级围岩爆破施工既有隧道纵向振动响应规律分析及应力 | 第63-69页 |
5.3.1 纵向监测点振速分析 | 第63-67页 |
5.3.2 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67-69页 |
5.3.3 小结 | 第69页 |
5.4 Ⅴ级围岩围岩爆破施工既有隧道纵向振动响应规律分析及应力 | 第69-75页 |
5.4.1 纵向监测点振速分析 | 第69-73页 |
5.4.2 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73-75页 |
5.4.3 小结 | 第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