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基于NF-κB/miR-146信号通路探讨新风胶囊改善骨关节炎血瘀状态的机制

中文摘要第7-13页
英文摘要(ABSTRACT )第13-20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21-23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23-29页
    1 骨关节炎病因病机与血瘀的关系第23-25页
    2 骨关节炎的发病与血瘀证的密切关系第25-26页
    3 骨关节炎血瘀证与脾虚致瘀形成的关系第26-27页
    4 骨关节炎血瘀证从脾论治的临床应用第27页
    5 骨关节炎血瘀证从脾论治的实验研究第27-28页
    6 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展望第28-29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9-63页
    前言第29-31页
    临床研究一 骨关节炎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第31-51页
        1 对象与方法第31-40页
        2 结果第40-51页
            2.1 OA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第40-41页
            2.2 OA患者外周血致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变化第41-42页
            2.3 OA患者外周血中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ELISA)第42-43页
            2.4 OA患者外周血中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定性PCR)第43-44页
            2.5 OA患者外周血浆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第44页
            2.6 OA患者外周血浆中mi R-146 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2.7 OA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第45-46页
            2.8 OA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第46-47页
            2.9 OA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与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第47页
            2.10 OA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与部分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第47-48页
            2.11 OA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与中医脾虚症候积分、症状量化积分、Lequesne MG、SF-36 各维度积分及VSA积分之间的关系第48-51页
    临床研究二 新风胶囊对OA患者的疗效及血瘀状态的影响第51-63页
        1 对象与方法第51-53页
        2 结果第53-62页
            2.1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第53页
            2.2 两组OA患者治疗前后血瘀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第53-55页
            2.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第55页
            2.4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NF-κB信号通路指标表达变化情况(ELISA)第55-56页
            2.5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情况(PCR)第56-57页
            2.6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第57-58页
            2.7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外周血浆中mi R-146 的变化情况第58-59页
            2.8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第59-60页
            2.9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脾虚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第60页
            2.10 两组OA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症状量化积分、Lequesne MG、SF-36 各维度积分及VSA积分的变化情况第60-62页
        3 两组病例治疗期间病例脱落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第62-63页
第三部分 体外实验研究第63-69页
    前言第63页
    1 对象与方法第63-65页
    2 结果第65-68页
        2.1 XFC抑制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第65-66页
        2.2 XFC能够诱导mi R-146 的表达水平第66-67页
        2.3 XFC通过上调mi R-146 的表达而抑制OA患者单核细胞的促炎症反应第67-68页
    3 讨论第68-69页
讨论第69-84页
    1 OA患者血瘀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分析第69-71页
    2 OA患者外周血mi RNA-146 的变化及分析第71页
    3 OA血瘀状态的中医学病机分析第71-72页
    4 临床药物选择的依据第72-73页
    5 新风胶囊的主要组成与方解第73-75页
    6 本研究所选实验室指标的意义第75-81页
    7 新风胶囊改善OA患者血瘀反应的机制第81-84页
结论第84-86页
结语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附表第97-107页
综述第107-115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谈冰简介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芪养心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下一篇:《千金方》妇人方组方用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