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参芪养心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前言第12-17页
第一部分 参芪养心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第17-30页
    1 实验材料第17页
        1.1 实验仪器第17页
        1.2 试剂与试药第17页
    2 提取工艺研究第17-21页
        2.1 药材吸水率考察第17-18页
        2.2 因素水平确定第18页
        2.3 试验方法及数据第18-20页
            2.3.1 干浸膏得率的测定第18-19页
            2.3.2 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第19页
            2.3.3 正交试验第19-20页
        2.4 提取工艺的验证第20-21页
    3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第21-28页
        3.1 剂型的选择第21页
        3.2 成型工艺研究第21-23页
            3.2.1 辅料的选择第21页
            3.2.2 辅料加入方式的研究第21-22页
            3.2.3 润湿剂乙醇浓度的选择第22-23页
            3.2.4 制剂规格的确定第23页
            3.2.5 制剂工艺验证第23页
        3.3 休止角的测定第23-24页
        3.4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第24-26页
        3.5 工艺流程第26-27页
        3.6 中试工艺研究第27-28页
            3.6.1 处方第27页
            3.6.2 制法第27页
            3.6.3 制备工艺第27-28页
            3.6.4 三批中试产品生产结果第28页
    4 小结与讨论第28-30页
        4.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28-29页
        4.2 提取液的过滤第29页
        4.3 制备工艺第29-30页
第二部分 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第30-60页
    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1.1 实验仪器第30页
        1.2 试剂与试药第30-31页
    2 质量标准研究第31-54页
        2.1 性状第31页
        2.2 鉴别第31-38页
            2.2.1 丹参鉴别第31-32页
            2.2.2 黄芪鉴别第32-34页
            2.2.3 太子参鉴别第34-35页
            2.2.4 麦冬鉴别第35-36页
            2.2.5 薤白鉴别第36-37页
            2.2.6 瓜蒌鉴别第37-38页
        2.3 检查第38-40页
            2.3.1 装量差异第38页
            2.3.2 粒度第38页
            2.3.3 水分第38-39页
            2.3.4 溶化性第39页
            2.3.5 重金属第39-40页
            2.3.6 砷盐第40页
            2.3.7 微生物限度第40页
        2.4 含量测定第40-54页
            2.4.1 黄芪甲苷第41-48页
                2.4.1.1 测定方法第41页
                2.4.1.2 色谱柱选择第41-42页
                2.4.1.3 ELSD气体流速及漂移管温度摸索第42页
                2.4.1.4 专属性试验第42-44页
                2.4.1.5 线性关系与范围第44-45页
                2.4.1.6 精密度试验第45页
                2.4.1.7 重复性实验第45页
                2.4.1.8 稳定性试验第45-46页
                2.4.1.9 回收率试验第46页
                2.4.1.10 超声处理时间对含量的影响考察第46-47页
                2.4.1.11 耐用性试验第47页
                2.4.1.12 含量测定结果第47-48页
                2.4.1.13 含量限度的确定第48页
            2.4.2 丹酚酸B第48-54页
                2.4.2.1 测定方法第48-49页
                2.4.2.2 专属性试验第49-50页
                2.4.2.3 线性关系与范围第50-51页
                2.4.2.4 精密度试验第51页
                2.4.2.5 重复性实验第51-52页
                2.4.2.6 稳定性试验第52页
                2.4.2.7 回收率试验第52-53页
                2.4.2.8 耐用性试验第53页
                2.4.2.9 含量测定结果第53-54页
                2.4.2.10 含量限度的确定第54页
    3 稳定性试验研究第54-58页
        3.1 考察项目及检测方法第54页
        3.2 试验方法及结果第54-58页
            3.2.1 加速试验第54-56页
            3.2.2 长期试验第56-58页
        3.3 结论第58页
    4 讨论第58-60页
总结与讨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综述第64-70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株棕色扁海绵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NF-κB/miR-146信号通路探讨新风胶囊改善骨关节炎血瘀状态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