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9-2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2 研究创新 | 第20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财务信用与成长性研究综述 | 第23-39页 |
2.1 社会责任视角下财务信用综述 | 第23-33页 |
2.1.1 社会责任 | 第23-25页 |
2.1.2 财务信用 | 第25-26页 |
2.1.3 财务信用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1.4 财务信用评价体系综述 | 第30-33页 |
2.2 企业成长性综述 | 第33-37页 |
2.2.1 企业成长性 | 第33-34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5页 |
2.2.3 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2.3 企业财务信用与成长性研究综述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食品饮料业信用及成长发展概况 | 第39-49页 |
3.1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3.2 食品饮料上市公司概述 | 第40-43页 |
3.3 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现状 | 第43-49页 |
3.3.1 食品饮料行业信用问题分析 | 第43-46页 |
3.3.2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成长发展现状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财务信用与成长性研究指标设计 | 第49-55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49页 |
4.2 变量设计 | 第49-54页 |
4.2.1 财务信用指标分析 | 第49-52页 |
4.2.2 企业成长性指标选择 | 第52-54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54页 |
4.3 模型设计 | 第54-55页 |
4.3.1 构建模型 | 第54页 |
4.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企业财务信用与成长性行为优化分析 | 第55-90页 |
5.1 财务信用及成长性描述性统计 | 第55-62页 |
5.1.1 财务信用指标统计 | 第55-61页 |
5.1.2 企业成长性指标统计 | 第61-62页 |
5.2 财务信用评价及成长性分析 | 第62-76页 |
5.2.1 运用模型及原理 | 第62-63页 |
5.2.2 财务信用指标验证及评价 | 第63-67页 |
5.2.3 企业成长性因子提取及评述 | 第67-74页 |
5.2.4 企业财务信用与成长性相关性 | 第74-76页 |
5.3 财务信用与成长性回归 | 第76-90页 |
5.3.1 财务信用指标与成长性 | 第76-82页 |
5.3.2 财务信用与盈利能力 | 第82-84页 |
5.3.3 财务信用与偿债能力 | 第84-86页 |
5.3.4 财务信用与营运能力 | 第86-88页 |
5.3.5 财务信用与规模扩张能力 | 第88-90页 |
第六章 企业财务信用与成长性行为优化路径策略及发展趋势 | 第90-10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0-94页 |
6.1.1 实证结果 | 第90-91页 |
6.1.2 结论分析 | 第91-94页 |
6.2 优化路径及趋势 | 第94-100页 |
6.2.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社会信用风尚 | 第95-96页 |
6.2.2 建立信用体系所需法律环境,完善信用市场 | 第96页 |
6.2.3 建立信用信息联动平台,健全财务信用管理机制 | 第96-97页 |
6.2.4 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建立企业信用制度 | 第97-100页 |
6.2.5 强化公民安全意识,加大媒体关注力度 | 第100页 |
6.3 局限性及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附录 1 | 第107-111页 |
附录 2 | 第111-115页 |
附录 3 | 第115-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