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微生物性鱼病论文

水产病原菌粘附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1.1 弧菌及弧菌病的研究进展第9页
        1.1.1 概述第9页
        1.1.2 致病机理第9页
    1.2 河流弧菌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2.1 概述第9-10页
        1.2.2 河流弧菌研究现状第10页
    1.3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第10-13页
        1.3.1 概述第10-11页
        1.3.2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第11-13页
    1.4 细菌粘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1 粘附作用第13-14页
        1.4.3 细菌粘附研究概况第14页
    1.5 转座子及转座诱变技术第14-15页
        1.5.1 转座子第14页
        1.5.2 转座标签技术第14-15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6.1 河流弧菌粘附缺陷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突变株的筛选第15页
        1.6.2 河流弧菌粘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第15页
        1.6.3 河流弧菌粘附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第15页
        1.6.4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第15-16页
第2章 河流弧菌粘附缺陷突变株的筛选第16-29页
    2.1 实验材料第16-18页
        2.1.1 实验细菌及质粒第16-17页
        2.1.2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第17-18页
        2.1.3 实验试剂第18页
        2.1.4 实验仪器第18页
        2.1.5 实验动物第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4页
        2.2.1 突变库的构建第18-20页
        2.2.2 河流弧菌粘附缺陷突变株的筛选第20页
        2.2.3 突变菌株的PCR鉴定第20-21页
        2.2.4 基因组步移技术扩增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第21-23页
        2.2.5 突变株生物性状分析第23-24页
    2.3 实验结果第24-27页
        2.3.1 质粒的提取及转化受体菌E.coli Sm10第24页
        2.3.2 ELISA方法筛选河流弧菌粘附缺陷突变株第24-25页
        2.3.3 基因组DNA提取第25页
        2.3.4 突变菌株的PCR鉴定第25页
        2.3.5 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第25-26页
        2.3.6 生物学性状分析结果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9页
第3章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第29-42页
    3.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3.1.1 实验细菌及质粒第29页
        3.1.2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第29-30页
        3.1.3 实验试剂第30页
        3.1.4 实验仪器第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6页
        3.2.1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缺陷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突变株的筛选第30页
        3.2.2 补偿株的构建第30-36页
    3.3 实验结果第36-40页
        3.3.1 基因组DNA及表达载体pACYC184提取结果第36页
        3.3.2 目的基因扩增及测序测定第36-37页
        3.3.3 目的基因及表达载体双酶切第37页
        3.3.4 重组质粒鉴定结果第37-38页
        3.3.5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第38页
        3.3.6 运动性第38-39页
        3.3.7 体外粘附实验第39页
        3.3.8 生物膜形成实验第39-40页
    3.4 讨论第40-42页
第4章 小结与展望第42-44页
    4.1 主要结论第42页
    4.2 展望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NA在中国鲎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下一篇:溶藻弧菌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粘液的粘附相关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