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粘液的粘附相关基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1.1 转录组测序的发展与应用第11-16页
        1.1.1 转录组与转录组学第11-12页
        1.1.2 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2-15页
        1.1.3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第15-16页
    1.2 溶藻弧菌粘附作用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6-19页
        1.2.1 溶藻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第16-17页
        1.2.2 粘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3 细菌粘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胁迫培养条件下致病性溶藻弧菌粘附弱化菌株的筛选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1.1 实验用菌和鱼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2-24页
        2.2.1 大黄鱼表皮粘液的制备和蛋白含量测定第22页
        2.2.2 溶藻弧菌毒力检测第22页
        2.2.3 致病性溶藻弧菌胁迫培养处理第22-23页
        2.2.4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粘液的粘附作用测定第23-24页
        2.2.5 数据处理第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3.1 粘液蛋白含量测定第24-25页
        2.3.2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第25页
        2.3.3 初次胁迫培养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粘液粘附作用的影响第25-26页
        2.3.4 二次和三次胁迫培养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粘液粘附作用的影响第26-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第3章 基于链特异性测序的溶藻弧菌粘附作用转录组学分析第29-46页
    3.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1 测序菌株第29页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3.2.1 样品准备与文库构建第29-30页
        3.2.2 Illumina测序和数据处理第30页
        3.2.3 功能注释和DEGs的富集性分析第30-31页
        3.2.4 实验流程和信息分析流程图第31-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44页
        3.3.1 测序质量评估第32-33页
        3.3.2 Reads的比对参考和差异表达基因的统计检验第33-35页
        3.3.3 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划分第35-37页
        3.3.4 差异基因的直系同源基因聚簇第37-38页
        3.3.5 KEGG通路注释第38页
        3.3.6 ABC转运子家族基因与粘附分析第38-44页
    3.4 讨论第44-46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4.1 结论第46页
    4.2 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产病原菌粘附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饲料中添加原花青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