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民办高校 | 第17页 |
2.1.2 辅导员 | 第17-18页 |
2.1.3 职业化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19页 |
2.2.2 双因素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概况和必要性分析 | 第20-24页 |
3.1 民办高校辅导员发展概述 | 第20-21页 |
3.1.1 民办高校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3.1.2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概况 | 第21页 |
3.2 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3.2.1 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 第21-22页 |
3.2.2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 第22页 |
3.2.3 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求 | 第22-24页 |
第4章H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4.1 H学院概况 | 第24页 |
4.2 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 | 第24-27页 |
4.2.1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4-26页 |
4.2.2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6-27页 |
4.3 H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成就 | 第27-32页 |
4.3.1 辅导员数量充足,搭配合理 | 第27-28页 |
4.3.2 辅导员的选聘、培训、激励制度逐步完善 | 第28页 |
4.3.3 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 第28-32页 |
第5章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探析 | 第32-39页 |
5.1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5.1.1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5.1.2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有待完善 | 第33-35页 |
5.1.3 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5.1.4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前景模糊 | 第36页 |
5.2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5.2.1 民办高校对辅导员认知和重视不到位 | 第36-37页 |
5.2.2 辅导员队伍自身缺乏职业认同感 | 第37页 |
5.2.3 办学环境的影响 | 第37页 |
5.2.4 国家政策不到位、制度不健全 | 第37-39页 |
第6章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39-51页 |
6.1 构建合理的辅导员队伍模式 | 第39-40页 |
6.2 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 | 第40-43页 |
6.2.1 规范民办高校辅导员的选聘制度 | 第40-41页 |
6.2.2 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考核制度 | 第41-42页 |
6.2.3 完善民办高校辅导员激励制度 | 第42-43页 |
6.2.4 强化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制度 | 第43页 |
6.3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 第43-47页 |
6.3.1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 | 第44-45页 |
6.3.2 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 | 第45-46页 |
6.3.3 以学生为本,增强细心、爱心和责任心 | 第46-47页 |
6.3.4 消除职业倦怠 | 第47页 |
6.4 合理规划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 | 第47-51页 |
6.4.1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 | 第47-49页 |
6.4.2 建立合理的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 | 第49-50页 |
6.4.3 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培训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