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1.2 填海造地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软土宏观力学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软土的定义 | 第17页 |
1.3.2 软土宏观力学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软土细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1 细观结构定义及其研究尺度 | 第18-19页 |
1.4.2 软土细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软土宏观力学性质与细观结构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6.1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7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填海造地对软土赋存环境扰动分析及室内模拟试验 | 第25-40页 |
2.1 填海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及软土的分布 | 第25-27页 |
2.1.1 概况 | 第25-27页 |
2.1.2 工程地质概况及软土的分布 | 第27页 |
2.2 填海造地对软土赋存物理化学环境影响效应 | 第27-30页 |
2.2.1 填海层施加软土层的上覆荷载 | 第28-29页 |
2.2.2 软土孔隙水化学组分变化 | 第29-30页 |
2.3 软土上覆荷载与孔隙水化学组分变化的室内模拟试验 | 第30-35页 |
2.3.1 室内模拟的必要性 | 第30页 |
2.3.2 浸泡荷载联动装置的构造 | 第30-32页 |
2.3.3 模拟方案 | 第32-33页 |
2.3.4 试验步骤 | 第33-35页 |
2.4 室内模拟的有效性 | 第35-39页 |
2.4.1 装置的精度标定 | 第35页 |
2.4.2 尺寸效应 | 第35页 |
2.4.3 时间效应 | 第35-36页 |
2.4.4 人工软土与原状样的力学性质对比 | 第36-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力学性质影响试验 | 第40-64页 |
3.1 填海场地软土扰动样的基本性质 | 第40-43页 |
3.1.1 基本物理性质 | 第40页 |
3.1.2 粒度成分 | 第40-41页 |
3.1.3 矿物成分 | 第41-42页 |
3.1.4 易溶盐 | 第42-43页 |
3.2 人工软土含水率 | 第43-44页 |
3.3 人工软土孔隙比 | 第44-47页 |
3.3.1 人工软土孔隙比随荷载与化学组分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3.3.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人工软土孔隙比影响的耦合效应 | 第45-47页 |
3.4 人工软土压缩性 | 第47-50页 |
3.4.1 人工软土压缩系数随荷载与化学组分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3.4.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人工软土压缩系数影响的耦合效应 | 第48-50页 |
3.5 人工软土抗剪强度 | 第50-56页 |
3.5.1 人工软土抗剪强度随荷载与化学组分变化规律 | 第50-53页 |
3.5.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人工软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耦合效应 | 第53-56页 |
3.6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性状影响的力学机理 | 第56-58页 |
3.6.1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性状影响的力学机理 | 第56-57页 |
3.6.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压缩性影响的力学机理 | 第57-58页 |
3.6.3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抗剪强度影响的力学机理 | 第58页 |
3.7 人工软土渗透性 | 第58-62页 |
3.7.1 人工软土渗透系数随荷载与化学组分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3.7.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人工软土渗透系数影响的耦合效应 | 第60-62页 |
3.7.3 人工软土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关系 | 第62页 |
3.8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细观结构影响的SEM试验 | 第64-99页 |
4.1 细观结构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64-65页 |
4.2 土的细观结构测试技术概述 | 第65页 |
4.3 SEM试验 | 第65-68页 |
4.3.1 试验原理 | 第65-66页 |
4.3.2 仪器设备 | 第66页 |
4.3.3 试验步骤 | 第66-68页 |
4.4 SEM图像分析软件概述 | 第68页 |
4.5 SEM图像及其二值化图像 | 第68-76页 |
4.6 基于SEM图像人工软土细观结构的定性描述 | 第76-77页 |
4.7 基于SEM图像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颗粒特征的影响 | 第77-91页 |
4.7.1 颗粒形状 | 第77-79页 |
4.7.2 颗粒大小及其分布 | 第79-83页 |
4.7.3 颗粒表面特征 | 第83-84页 |
4.7.4 颗粒排列特征 | 第84-91页 |
4.8 基于SEM图像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孔隙特征的影响 | 第91-97页 |
4.8.1 孔隙形状 | 第91-93页 |
4.8.2 孔隙大小及其分布 | 第93-97页 |
4.9 小结 | 第97-99页 |
第五章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孔隙结构影响的MIP试验 | 第99-110页 |
5.1 MIP试验 | 第99-101页 |
5.1.1 试验原理 | 第99-100页 |
5.1.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100页 |
5.1.3 试验步骤 | 第100-101页 |
5.2 累积进汞量-进汞压力关系曲线 | 第101-103页 |
5.2.1 荷载对人工软土累积进汞量-进汞压力关系曲线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2.2 化学组分对人工软土累积进汞量-进汞压力关系曲线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5.3 进汞增量-孔径关系曲线 | 第103-106页 |
5.3.1 荷载对人工软土进汞增量-孔径关系曲线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3.2 化学组分对人工软土进汞增量-孔径关系曲线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3 峰值孔径 | 第106页 |
5.4 孔隙孔径分布情况 | 第106-108页 |
5.5 汞测孔隙比与理论孔隙比对比分析 | 第108-109页 |
5.6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软土力学性质与细观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 第110-124页 |
6.1 人工软土力学性质与细观结构关联的定性分析 | 第110-111页 |
6.2 人工软土力学性质与细观结构的试验结果汇总 | 第111页 |
6.3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压缩性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1-114页 |
6.3.1 压缩系数与细观结构参数关系 | 第111页 |
6.3.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压缩性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1-114页 |
6.4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粘聚力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4-117页 |
6.4.1 粘聚力与细观结构参数关系 | 第114-115页 |
6.4.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粘聚力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5-117页 |
6.5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软土内摩擦角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7-119页 |
6.5.1 内摩擦角与细观结构参数关系 | 第117页 |
6.5.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内摩擦角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7-119页 |
6.6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渗透性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19-123页 |
6.6.1 渗透系数与细观结构参数关系 | 第119-120页 |
6.6.2 荷载与化学组分对渗透性影响的细观机理 | 第120-123页 |
6.7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7.1 结论 | 第124-126页 |
7.2 展望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0页 |
附录 | 第140-142页 |
附表1 人工软土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统计 | 第140-141页 |
附表2 人工软土细观结构试验结果统计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