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再生混凝土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概况第15-21页
        1.2.1 再生混凝土微观特性研究第15-17页
        1.2.2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第17-19页
        1.2.3 再生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第19-21页
    1.3 国内外对混凝土多轴强度的研究概况第21-27页
        1.3.1 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第21-23页
        1.3.2 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第23-24页
        1.3.3 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24-2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7-30页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29-30页
第二章 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与损伤第30-4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第30-44页
        2.2.1 再生骨料的微观结构第31-33页
        2.2.2 混凝土切片的微观形态第33-38页
        2.2.3 混凝土过渡区界面第38-44页
    2.3 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模型第44-47页
    2.4 本章结论第47-48页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研究第48-75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再生骨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第48-52页
        3.2.1 再生粗骨料性能第48-51页
        3.2.2 配合比设计及试件设计第51-52页
    3.3 单轴受压及受拉试验第52-66页
        3.3.1 试验概况第52-53页
        3.3.2 单轴强度及分析第53-58页
        3.3.3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第58-62页
        3.3.4 单轴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第62-66页
    3.4 本构模型第66-72页
        3.4.1 单轴压本构模型第66-70页
        3.4.2 单轴拉本构模型第70-72页
    3.5 再生混凝土压缩应变能和脆性指数第72-74页
    3.6 本章结论第74-75页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二轴压力学性能研究第75-100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试验设计第75-76页
    4.3 破坏形态第76-77页
    4.4 强度试验结果第77-86页
        4.4.1 强度规律第77-83页
        4.4.2 强度破坏准则第83-86页
    4.5 变形性能第86-92页
        4.5.1 变形规律第87-89页
        4.5.2 主应变空间破坏准则第89-92页
    4.6 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初始弹性模量第92-94页
    4.7 应力-应变曲线第94-96页
    4.8 基于损伤理论的二轴压本构模型第96-98页
    4.9 本章结论第98-100页
第五章 再生混凝土三轴压力学性能研究第100-132页
    5.1 引言第100-101页
    5.2 试验设计第101页
    5.3 破坏形态第101-102页
    5.4 试验结果第102-120页
        5.4.1 强度规律第102-112页
        5.4.2 变形规律第112-120页
    5.5 应力-应变曲线第120-122页
    5.6 破坏准则及本构模型第122-131页
        5.6.1 破坏包络面的形状及其表达第122-123页
        5.6.2 八面体应力空间强度表达式第123-125页
        5.6.3 破坏准则第125-127页
        5.6.4 本构模型第127-131页
    5.7 本章结论第131-13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5页
    6.1 本文结论第132-133页
    6.2 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3-154页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弯性能及计算方法
下一篇:荷载与化学组分对填海区软土力学性质与细观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