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舞蹈理论论文

大学舞蹈专业损伤的预防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舞蹈专业学生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对象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页
    三、舞蹈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一)舞蹈损伤的概念界定第12页
        (二)舞蹈损伤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舞蹈损伤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舞蹈人体科学与舞蹈损伤预防的关系第14-17页
        (一)舞蹈人体科学范畴内的舞蹈损伤预防第14-16页
        (二)营养、损伤保健、辅助训练对科学训练的作用第16-17页
    注释第17-18页
第一章 舞蹈损伤的现状调查第18-28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18-20页
        (一)调查对象年龄层的分布情况第18-19页
        (二)调查对象的学习背景第19-20页
    二、易受损伤的身体部位第20-23页
        (一)易受损伤的部位第20-21页
        (二)损伤情况分析第21-22页
        (三)伤痛复发的情况第22-23页
    三、不同课程的损伤特点第23-27页
        (一)基本功第24-25页
        (二)现代舞基训第25页
        (三)剧目、排练第25-26页
        (四)比赛、演出、考试第26页
        (五)编创课程第26页
        (六)民间舞第26-27页
    注释第27-28页
第二章 舞蹈损伤的原因分析第28-38页
    一、训练方式因素第28-30页
        (一)课前热身课后整合的不足第28-29页
        (二)训练强度上的“一视同仁”第29页
        (三)对心智能力培养的忽视第29-30页
    二、学生自身因素第30-34页
        (一)身心状态方面第30-32页
        (二)伤病复发方面第32-33页
        (三)小伤积累方面第33页
        (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第33-34页
    三、地域环境因素第34-35页
        (一)气候方面第34页
        (二)教室环境方面第34-35页
    四、课程设置因素第35-36页
        (一)课程衔接方面第35页
        (二)课程建设方面第35-36页
    注释第36-38页
第三章 舞蹈损伤的预防研究第38-45页
    一、教师方面第38-40页
        (一)加强对身体的认知第38页
        (二)加强对每个学生的观察第38-39页
        (三)提高对热身放松的认识第39页
        (四)专业课上输入损伤知识第39-40页
    二、学生方面第40-42页
        (一)合理安排膳食第40页
        (二)课下自我缓解第40-41页
        (三)提高自我察觉意识第41-42页
    三、教学模式需多样化第42-43页
        (一)辅助训练的重要性第42页
        (二)直观性教学第42页
        (三)电子设备在训练中的应用第42-43页
        (四)可运用辅助道具第43页
    四、辅助类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第43-44页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第43页
        (二)对未来的展望第43-44页
    注释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对动画剧情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莫尔格勒河畔的天籁--解析呼伦贝尔陈巴尔虎蒙古族短调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