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源起 | 第15-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7-1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4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23-3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农民工 | 第23-24页 |
2.1.2 农民工教育培训 | 第24页 |
2.1.3 农民工市民化 | 第24-25页 |
2.2 国外相关研究梳理 | 第25-28页 |
2.2.1 国外移民教育研究 | 第25-26页 |
2.2.2 国外移民教育培训回报率研究 | 第26-27页 |
2.2.3 教育培训与移民社会融合关系的研究 | 第27-28页 |
2.3 国内研究回顾与趋势 | 第28-36页 |
2.3.1 国内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 | 第28-31页 |
2.3.2 国内教育培训与农民工收入关系的研究 | 第31-32页 |
2.3.3 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与教育培训关系的研究 | 第32-36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政策 | 第36-47页 |
3.1 教育培训的理论基础及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 | 第36-38页 |
3.1.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6-37页 |
3.1.2 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 | 第37-38页 |
3.2 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政策 | 第38-45页 |
3.2.1 宏观层面的二元结构理论 | 第38-40页 |
3.2.2 微观层面的人口迁移理论 | 第40-42页 |
3.2.3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两阶段迁移理论 | 第42-44页 |
3.2.4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农民工调查问卷设计 | 第47-63页 |
4.1 问卷设计程序 | 第47-48页 |
4.1.1 问卷第一部分 | 第47页 |
4.1.2 问卷第二部分 | 第47页 |
4.1.3 问卷第三部分 | 第47-48页 |
4.2 初测问卷质量鉴定 | 第48-52页 |
4.2.1 初测样本情况 | 第48-50页 |
4.2.2 农民工市民化量表项目分析 | 第50-51页 |
4.2.3 农民工市民化量表信度分析 | 第51页 |
4.2.4 农民工市民化量表效度分析 | 第51-52页 |
4.3 正式问卷质量鉴定 | 第52-62页 |
4.3.1 农民工市民化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52-55页 |
4.3.2 农民工市民化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5-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农民工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63-80页 |
5.1 农民工总样本情况 | 第63-65页 |
5.2 农民工教育培训情况 | 第65-78页 |
5.2.1 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状况 | 第66-71页 |
5.2.2 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环境支持 | 第71-72页 |
5.2.3 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现实情况 | 第72-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教育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 第80-93页 |
6.1 农民工收入情况 | 第80-85页 |
6.1.1 不同性别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统计分析 | 第80-81页 |
6.1.2 不同年龄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统计分析 | 第81-82页 |
6.1.3 不同教育层次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统计分析 | 第82-84页 |
6.1.4 不同培训经历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统计分析 | 第84-85页 |
6.1.5 不同职业类型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统计分析 | 第85页 |
6.2 教育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85-92页 |
6.2.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85-88页 |
6.2.2 主要变量设置 | 第88-89页 |
6.2.3 实证研究结果 | 第89-9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7章 教育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影响 | 第93-118页 |
7.1 农民工市民化情况 | 第93-104页 |
7.1.1 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总体分析 | 第93-94页 |
7.1.2 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差异分析 | 第94-104页 |
7.2 教育培训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104-106页 |
7.2.1 教育变量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104页 |
7.2.2 培训变量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104-105页 |
7.2.3 其他变量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105-106页 |
7.3 教育培训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回归分析 | 第106-116页 |
7.3.1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总体市民化水平的回归分析 | 第107-110页 |
7.3.2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市民化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110-111页 |
7.3.3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经济生活条件的回归分析 | 第111-113页 |
7.3.4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社会关系融合的回归分析 | 第113-115页 |
7.3.5 农民工教育培训与政治参与程度的回归分析 | 第115-11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8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118-12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19-127页 |
8.2.1 扶持发展正规学校教育,提高农民工学历水平 | 第119-121页 |
8.2.2 积极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弥补早期人力资本不足 | 第121-125页 |
8.2.3 融通教育和培训的“双向通道”,完善教育培训系统 | 第125-126页 |
8.2.4 引导农民工自我教育和自谋发展,提升自我效能感 | 第126-127页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附录 | 第137-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46-147页 |
后记 | 第147-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