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第14-17页 |
2.1.1 国外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2 国内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第15-17页 |
2.2 国内外有关概念隐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1 国外有关概念隐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 | 第17页 |
2.2.2 国内有关概念隐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 | 第17-19页 |
2.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3.1 概念隐喻的定义与工作机制 | 第20-21页 |
3.2 有关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 第21-23页 |
3.2.1 国外有关概念隐喻理论的阐述 | 第21-22页 |
3.2.2 国内有关概念隐喻理论的阐述 | 第22-23页 |
3.3 概念隐喻的分类 | 第23-25页 |
3.3.1 结构隐喻 | 第23-24页 |
3.3.2 本体隐喻 | 第24页 |
3.3.3 方位隐喻 | 第24-25页 |
3.4 概念隐喻的图式映射 | 第25页 |
3.5 概念隐喻的语义特征 | 第25-27页 |
3.5.1 系统性 | 第25-26页 |
3.5.2 普遍性 | 第26页 |
3.5.3 一致性 | 第26-27页 |
3.6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28-39页 |
4.1 培养学生对于词汇隐喻、隐喻表达式以及习语的理解 | 第28-32页 |
4.1.1 词汇隐喻 | 第28-29页 |
4.1.2 隐喻表达式 | 第29-30页 |
4.1.3 习语 | 第30-32页 |
4.2 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篇章的理解 | 第32-34页 |
4.2.1 以概念隐喻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 第32-33页 |
4.2.2 以概念隐喻掌握作者情感态度 | 第33-34页 |
4.3 概念隐喻促进文化意识的培养 | 第34-38页 |
4.3.1 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 第34-35页 |
4.3.2 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 第35-36页 |
4.3.3 重视隐喻文化差异的教学 | 第36-38页 |
4.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39-50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39-40页 |
5.1.1 实验对象 | 第39页 |
5.1.2 实验时间 | 第39-40页 |
5.1.3 实验假设 | 第40页 |
5.2 研究工具 | 第40-41页 |
5.2.1 前测 | 第40页 |
5.2.2 后测 | 第40页 |
5.2.3 调查问卷 | 第40页 |
5.2.4 访谈 | 第40-41页 |
5.3 实验过程 | 第41-43页 |
5.3.1 具体实施过程 | 第41-43页 |
5.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3-49页 |
5.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5.4.2 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差异检验 | 第46-49页 |
5.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3页 |
6.1 取得的成效 | 第50-51页 |
6.2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51页 |
6.3 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74页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 2 The heart | 第58-59页 |
附录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 第59-60页 |
附录 4 The Steamboat | 第60-61页 |
附录 5 前测试卷 | 第61-67页 |
附录 6 后测试卷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