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空气弹簧振动系统理论及主动控制器模型 | 第14-23页 |
2.1 车用空气悬架的结构、特性及工作原理 | 第14-17页 |
2.1.1 车用空气悬架结构 | 第14-15页 |
2.1.2 空气弹簧主要技术特性 | 第15-17页 |
2.2 空气弹簧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2.3 空气悬架振动系统线性模型建立 | 第18-19页 |
2.4 主动控制器控制模型 | 第19-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路面模型及主、被动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仿真 | 第23-36页 |
3.1 计算机仿真 | 第23-24页 |
3.1.1 Matlab/Simulink介绍 | 第23-24页 |
3.2 随机路面模型 | 第24-29页 |
3.2.1 速度功率谱密度 | 第24-26页 |
3.2.2 空间频率与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 | 第26-28页 |
3.2.3 随机路面模型 | 第28-29页 |
3.3 空气悬架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29-34页 |
3.3.1 被动空气悬架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3.3.2 主动控制空气悬架模型建立 | 第30-34页 |
3.4 1/4 车主动及被动空气悬架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实现 | 第36-51页 |
4.1 控制策略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 第36-41页 |
4.2 模糊PID控制器控制原理 | 第41-42页 |
4.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42-46页 |
4.3.1 输入、输出变量子集的确定 | 第42页 |
4.3.2 输入输出变量模糊化隶属度函数确定 | 第42-43页 |
4.3.3 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的确定 | 第43-44页 |
4.3.4 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 | 第44页 |
4.3.5 模糊PID控制算法 | 第44-46页 |
4.3.6 清晰化(解模糊化)方法 | 第46页 |
4.4 模糊控制器搭建 | 第46-48页 |
4.4.1 模糊推理系统设置 | 第46-47页 |
4.4.2 量化区间和隶属度函数设定 | 第47页 |
4.4.3 设置模糊控制规则表 | 第47-48页 |
4.5 建立客车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器 | 第48-49页 |
4.6 建立客车主、被动空气悬架对比仿真模型 | 第4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1-57页 |
5.1 仿真运行与结果输出 | 第51-56页 |
5.1.1 仿真结果输出 | 第51-55页 |
5.1.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建议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