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参与式城市设计方法的传承与拓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公众参与议题,古己有之第9页
        1.1.2 城市规划参与,西为中用第9-10页
        1.1.3 为什么要参与:以人为本、空间正义的呼唤第10页
        1.1.4 为什么研究参与:“互联网+”引发方法拓展第10-11页
    1.2 相关概念诠释第11-12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第13-14页
        1.3.3 研究启示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研究意义第15页
    1.6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7 研究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参与式城市设计的框架(Framework)第17-27页
    2.1 城市设计的多元主体第17-20页
        2.1.1 政府机构第17-18页
        2.1.2 在地居民第18页
        2.1.3 设计团队第18-19页
        2.1.4 开发建设第19页
        2.1.5 专家顾问第19页
        2.1.6 公益组织第19-20页
    2.2 城市设计的不同阶段第20-22页
        2.2.1 前期调查第20页
        2.2.2 中期研究第20-21页
        2.2.3 后期决策第21-22页
    2.3 城市设计的多样尺度第22-26页
        2.3.1 区域-城市级第22-23页
        2.3.2 片区级第23-24页
        2.3.3 地段级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参与式城市设计的方法传承(Inheritance)第27-45页
    3.1 信息数据采集Inform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第27-32页
        3.1.1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第27-29页
        3.1.2 访谈问询Interview第29-30页
        3.1.3 参与式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第30-32页
    3.2 城市环境模拟Urban Environment Simulation第32-37页
        3.2.1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第32-34页
        3.2.2 愿景卡片Visioning Card第34-35页
        3.2.3 模型布局游戏Layout Game第35-37页
    3.3 互动交流平台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第37-44页
        3.3.1 开放展览Open House第37-39页
        3.3.2 会议交流Public Meeting第39-41页
        3.3.3 主题活动Thematic Event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参与式城市设计的“互联网+”方法拓展(Development)第45-58页
    4.1 互联网+信息数据采集Internet+Inform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第45-49页
        4.1.1 网络数据挖掘Web Data Mining第45-47页
        4.1.2 移动终端追踪Mobile Terminal Tracking第47-49页
    4.2 互联网+城市环境模拟Internet+Urban Environment Simulation第49-53页
        4.2.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第49-51页
        4.2.2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第51-53页
    4.3 互联网+互动交流平台Internet+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第53-57页
        4.3.1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第53-55页
        4.3.2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ublic Participation GIS第55-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参与式城市设计方法工具箱(Toolbox)第58-68页
    5.1 方法总结与适用性评价第58-63页
    5.2 参与对项目实践的价值第63-66页
    5.3 对未来城市设计的建议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语(Conclusion)第68-70页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68-69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景观都市主义数字化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住宅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