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及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液压式锻造操作机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分类 | 第11-14页 |
1.2.3 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液压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建模及实验验证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锻造操作机关键动作回路液压系统 | 第18-21页 |
2.2.1 泵站 | 第18-19页 |
2.2.2 大车行走及夹钳旋转液压系统 | 第19-20页 |
2.2.3 夹钳升降液压系统 | 第20-21页 |
2.3 整机的能量流模型及能耗计算模型 | 第21-27页 |
2.3.1 整机的能量流模型 | 第21-23页 |
2.3.2 能耗计算模型 | 第23-27页 |
2.4 锻造操作机控制特性评价指标及能耗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2.4.1 锻造操作机控制特性指标 | 第27-28页 |
2.4.2 能耗特性评价方法 | 第28页 |
2.5 操作机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及实验验证 | 第28-35页 |
2.5.1 基于AMESim的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2.5.2 仿真模型实验验证 | 第31-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拔长锻造工序下锻造操作机执行机构动作分析 | 第36-4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常锻工况下操作机动作分析 | 第36-38页 |
3.3 快锻工况下操作机动作分析 | 第38-44页 |
3.3.1“夹钳上升-大车行走-夹钳下降”间歇动作 | 第39-42页 |
3.3.2“夹钳上升-夹钳旋转-夹钳下降”间歇动作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拔长工序的操作机液压系统能耗分析 | 第45-6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常锻工况下典型动作仿真分析 | 第45-61页 |
4.2.1 升降缸升降动作分析 | 第45-51页 |
4.2.2 夹钳旋转动作分析 | 第51-56页 |
4.2.3 大车行走动作分析 | 第56-61页 |
4.3 快锻工况下典型动作组合仿真分析 | 第61-68页 |
4.3.1“夹钳上升-大车行走-夹钳下降”间歇动作组合 | 第62-65页 |
4.3.2“夹钳上升-夹钳旋转-夹钳下降”间歇动作组合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节能型操作机液压系统研究 | 第69-84页 |
5.1 节能型液压系统的提出 | 第69-71页 |
5.2 双泵双压力等级子系统研究 | 第71页 |
5.3 基于二次调节的势能回收子系统研究 | 第71-77页 |
5.3.1 势能回收子系统实现原理 | 第71-73页 |
5.3.2 势能回收子系统仿真分析 | 第73-77页 |
5.4 基于二次调节的回收势能再利用子系统研究 | 第77-79页 |
5.4.1 回收势能再利用子系统实现原理 | 第77-78页 |
5.4.2 回收势能再利用子系统仿真分析 | 第78-79页 |
5.5 重力势能回收系统实验研究 | 第79-83页 |
5.5.1 实验台概述 | 第79-81页 |
5.5.2 实验研究 | 第81-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