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锻造操作机概述 | 第12-16页 |
1.2.1 锻造操作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锻造操作机发展趋势及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1.3 锻造操作机机构性能分析 | 第16-20页 |
1.3.1 运动学分析 | 第16页 |
1.3.2 工作空间分析 | 第16-17页 |
1.3.3 解耦性能分析 | 第17-18页 |
1.3.4 动力学分析 | 第18-20页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新型解耦式锻造操作机构型设计 | 第22-33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典型锻造操作机机构分析 | 第22-24页 |
2.3 新型锻造操作机构型设计 | 第24-32页 |
2.3.1 功能结构单元设计 | 第24-28页 |
2.3.2 直线输出机构 | 第28-29页 |
2.3.3 水平缓冲机构设计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锻造操作机运动学性能比较分析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运动解耦性能比较 | 第33-41页 |
3.2.1 新型锻造操作机解耦分析 | 第35-37页 |
3.2.2 SMS型锻造操作机解耦分析 | 第37-39页 |
3.2.3 运动解耦算例分析 | 第39-41页 |
3.3 工作空间比较 | 第41-48页 |
3.3.1 液压缸伸缩范围 | 第42-44页 |
3.3.2 整机干涉位置调整 | 第44-45页 |
3.3.3 工作空间求解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2t/5t·m锻造操作机刚体动力学分析 | 第49-60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刚体动力学建模 | 第49-54页 |
4.3 锻造操作机运动规划 | 第54-55页 |
4.4 刚体动力学算例 | 第55-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2t/5t·m锻造操作机弹性动力学分析 | 第60-77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有限元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 | 第60-64页 |
5.2.1 梁单元和位移型函数 | 第60-61页 |
5.2.2 单元动能和变形势能 | 第61-62页 |
5.2.3 梁单元运动微分方程 | 第62-64页 |
5.3 2t/5t·m锻造操作机弹性动力学建模 | 第64-70页 |
5.3.1 升降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 | 第64-67页 |
5.3.2 俯仰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 | 第67-68页 |
5.3.3 水平缓冲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 | 第68-70页 |
5.4 弹性动力学方程求解 | 第70页 |
5.5 弹性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70-75页 |
5.5.1 位移响应分析 | 第71-72页 |
5.5.2 速度响应分析 | 第72-74页 |
5.5.3 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74-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2t/5t·m锻造操作机结构设计与虚拟仿真 | 第77-90页 |
6.1 引言 | 第77页 |
6.2 2t/5t·m锻造操作机结构设计 | 第77-82页 |
6.2.1 整机结构设计与改进 | 第77-79页 |
6.2.2 车架设计 | 第79-80页 |
6.2.3 夹钳装置设计 | 第80-81页 |
6.2.4 其它主要部件设计 | 第81-82页 |
6.3 2t/5t·m锻造操作机虚拟仿真 | 第82-89页 |
6.3.1 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83-85页 |
6.3.2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85-8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附录 | 第97-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