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致谢第4-5页
目录第5-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7页
    1.1 木聚糖及木聚糖酶第9页
        1.1.1 木聚糖第9页
        1.1.2 木聚糖酶第9页
    1.2 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第9-14页
        1.2.1 木聚糖酶的生产菌种第10页
        1.2.2 木聚糖酶的分类第10-11页
        1.2.3 木聚糖酶的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第11-13页
        1.2.4 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第13-14页
            1.2.4.1 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第13页
            1.2.4.2 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2第13页
            1.2.4.3 木聚糖酶的等电点第13页
            1.2.4.4 金属离子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34第13页
            1.2.4.5 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第13-14页
    1.3 木聚糖酶的应用第14-17页
        1.3.1 木聚糖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第14页
        1.3.2 木聚糖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3 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第15页
        1.3.4 在苎麻生产中的应用48第15-16页
        1.3.5 其它方面的应用第16页
        1.3.6 应用前景展望第16-17页
2 引言第17-18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8-23页
    3.1 主要仪器第18页
    3.2 试剂第18页
    3.3 菌种第18页
    3.4 培养基第18-19页
        3.4.1 初始培养基第18-19页
        3.4.2 发酵培养基第19页
    3.5 高产酶菌株的筛选第19页
        3.5.1 菌种活化第19页
        3.5.2 种子液配制第19页
        3.5.3 产酶试验第19页
    3.6 粗酶液的制备第19页
    3.7 酶活力测定方法第19-20页
    3.8 酶系测定方法第20-21页
        3.8.1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第20页
        3.8.2 淀粉酶活力和测定方法53第20页
        3.8.3 果胶酶活力测定方法54第20-21页
    3.9 粗酶液的浓缩第21页
        3.9.1 硫酸铵沉淀法55第21页
        3.9.2 透析法56第21页
    3.10 木聚糖酶的纯化57第21-22页
        3.10.1 电泳第21页
        3.10.2 琼脂糖板的制备第21页
        3.10.3 木聚糖酶酶谱及木聚糖酶纯化第21-22页
    3.11 酶学性质的研究第22-23页
        3.11.1 木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第22页
        3.11.2 木聚糖酶温度稳定性的测定第22页
        3.11.3 木聚糖酶最适pH的测定第22页
        3.11.4 木聚糖酶pH稳定性的测定第22页
        3.11.5 金属离子对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第22-2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3-43页
    4.1 高产菌株的筛选第23页
    4.2 培养基优化第23-32页
        4.2.1 主碳源浓度对产酶的影响第23-24页
        4.2.2 麸皮与玉米芯的比例对产酶的影响第24-25页
        4.2.3 葡萄糖浓度对产酶的影响第25页
        4.2.4 氮源种类对产酶的影响第25-26页
        4.2.5 草酸铵的浓度对产酶的影响第26页
        4.2.6 吐温-80对产酶的影响第26-27页
        4.2.7 响应面分析第27-32页
            4.2.7.1 试验设计第27页
            4.2.7.2 响应面实验设计安排及实验结果第27-31页
            4.2.7.3 实验验证第31-32页
    4.3 发酵条件优化第32-34页
        4.3.1 装液量对2107产酶的影响第32页
        4.3.2 接种量2107产酶的的影响第32-33页
        4.3.3 发酵时间对2017产酶的影响第33-34页
        4.3.4 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34页
    4.4 酶学性质研究第34-43页
        4.4.1 2107 酶系组成分析第34-35页
        4.4.2 黑曲霉2107粗酶液性质第35-38页
            4.4.2.1 粗酶液中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第35页
            4.4.2.2 粗酶液中木聚糖酶的最适pH第35-36页
            4.4.2.3 金属离子对粗酶液的影响第36-37页
            4.4.2.4 粗酶液的温度稳定性第37页
            4.4.2.5 粗酶液的pH稳定性第37-38页
        4.4.3 木聚糖酶的酶谱检测与酶的纯化第38-39页
            4.4.3.1 八种保藏菌株的电泳比对图第38页
            4.4.3.2. 黑曲霉2107木聚糖酶的酶谱检测第38-39页
        4.4.4 两型木聚糖酶纯酶性质的研究第39-43页
            4.4.4.1 温度对两种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第39-40页
            4.4.4.2 pH值对两种木聚糖酶酶活的影响第40页
            4.4.4.3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第40-41页
            4.4.4.4 两种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第41-42页
            4.4.4.5 两种木聚糖酶的pH稳定性第42-43页
5 结果与讨论第43-44页
    5.1 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第43页
    5.2 黑曲霉2107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工艺条件第43页
    5.3 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第43页
    5.4 建议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曲霉GH10家族木聚糖酶基因克隆及其信号肽的确定
下一篇:遥测数据采集系统在飞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