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空时编码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3-16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征 | 第18-23页 |
2.1 无线通信中的传输衰减 | 第18-20页 |
2.1.1 路径损耗 | 第18页 |
2.1.2 阴影衰落损耗 | 第18-19页 |
2.1.3 多径衰落损耗 | 第19-20页 |
2.2 多径衰落信道 | 第20-22页 |
2.2.1 频率选择性衰落 | 第20-21页 |
2.2.2 时间选择性衰落 | 第21-22页 |
2.2.3 空间选择性衰落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及分类 | 第23-41页 |
3.1 空时信道模型 | 第23-25页 |
3.2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 第25-28页 |
3.2.1 Rayleigh衰落信道 | 第26-27页 |
3.2.2 Rician衰落信道 | 第27-28页 |
3.3 第一类空时编码 | 第28-39页 |
3.3.1 分层空时码 | 第28-31页 |
3.3.2 空时网格码 | 第31-33页 |
3.3.3 空时分组码 | 第33-37页 |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3.4 第二类空时码 | 第39-40页 |
3.4.1 酉空时码 | 第39-40页 |
3.4.2 差分空时码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差分空时分组码研究 | 第41-63页 |
4.1 传统的差分空时分组码 | 第41-47页 |
4.1.1 差分编码 | 第41-44页 |
4.1.2 差分译码 | 第44-46页 |
4.1.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4.2 多天线下的差分空时分组编码 | 第47-52页 |
4.2.1 差分编码 | 第47-48页 |
4.2.2 差分译码 | 第48-50页 |
4.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4.3 高性能的差分空时分组码设计 | 第52-62页 |
4.3.1 系数矢量集设计准则 | 第52-53页 |
4.3.2 改进的无星座扩展的差分空时分组码 | 第53-57页 |
4.3.3 基于复信号星座四天线的差分空时分组码 | 第57-60页 |
4.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差分空时分组码在宽带OFDM系统中的应用 | 第63-79页 |
5.1 OFDM基本原理 | 第63-67页 |
5.1.1 串并变换 | 第64页 |
5.1.2 子载波调制 | 第64-65页 |
5.1.3 DFT实现 | 第65-66页 |
5.1.4 保护间隔 | 第66-67页 |
5.1.5 OFDM系统的优缺点 | 第67页 |
5.2 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编码 | 第67-72页 |
5.2.1 STC-OFDM系统 | 第68-70页 |
5.2.2 STC-OFDM系统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5.3 结合OFDM系统的差分空时分组码 | 第72-74页 |
5.3.1 DSTBC-OFDM系统模型 | 第72-73页 |
5.3.2 DSTBC-OFDM系统的编译码方案 | 第73-74页 |
5.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74-78页 |
5.4.1 改进的无星座扩展的DSTBC在OFDM系统中的性能 | 第74-75页 |
5.4.2 不同多径数对DSTBC-OFDM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3 不同信道衰减对DSTBC-OFDM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4 不同时间延迟对DSTBC-OFDM性能的影响 | 第77页 |
5.4.5 典型SUI信道下DSTBC-OFDM的性能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