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电子选举的发展过程 | 第13-15页 |
1.2 选举系统的构成和安全要求 | 第15-16页 |
1.3 基于密码学的电子选举技术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7-19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工具 | 第21-44页 |
2.1 加密 | 第21-24页 |
2.1.1 公钥加密 | 第21-22页 |
2.1.2 IND-CPA 安全 | 第22-23页 |
2.1.3 同态加密 | 第23页 |
2.1.4 两个例子 | 第23-24页 |
2.1.5 同态密码系统的根提取属性 | 第24页 |
2.2 门限公钥密码系统 | 第24-26页 |
2.2.1 秘密分享 | 第24-25页 |
2.2.2 门限公钥密码系统的安全要求和实例 | 第25-26页 |
2.3 承诺 | 第26-28页 |
2.3.1 安全要求 | 第26-27页 |
2.3.2 同态承诺 | 第27页 |
2.3.3 承诺的根提取属性 | 第27-28页 |
2.4 零知识证明 | 第28-36页 |
2.4.1 定义 | 第28-29页 |
2.4.2 特殊诚实校验者的零知识证明 | 第29-33页 |
2.4.3 指定校验者的证明 | 第33-34页 |
2.4.4 可转移的零知识证明 | 第34-36页 |
2.5 密码学电子选举协议的主要类型 | 第36-43页 |
2.5.1 基于混合网络的投票方案 | 第37-38页 |
2.5.2 基于盲签名的投票方案 | 第38-40页 |
2.5.3 基于秘密分享的投票方案 | 第40页 |
2.5.4 基于同态加密的投票方案 | 第40-42页 |
2.5.5 四种类型投票方案的简单比较 | 第42-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矢量选票编码的无收据电子投票方案 | 第44-66页 |
3.1 无收据电子投票 | 第44-46页 |
3.1.1 无收据性的概念 | 第44页 |
3.1.2 一些早期的无收据投票方案及其问题 | 第44-46页 |
3.2 HIRT 提出的无收据投票方案 | 第46-49页 |
3.2.1 基于多个选举管理者的方案 | 第46-47页 |
3.2.2 基于randomizer 的方案 | 第47-49页 |
3.3 LEE-KIM 提出的基于防篡改硬件的无收据投票方案 | 第49-53页 |
3.3.1 方案概述 | 第49-51页 |
3.3.2 方案中的安全问题 | 第51-53页 |
3.4 基于矢量选票编码的无收据电子投票方案 | 第53-65页 |
3.4.1 方案概述 | 第53-54页 |
3.4.2 实施过程 | 第54-56页 |
3.4.3 证明的细节 | 第56-63页 |
3.4.4 安全性分析 | 第63-64页 |
3.4.5 效率分析 | 第64-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基于同态整数承诺的无收据电子投票方案 | 第66-88页 |
4.1 GROTH 提出的加密选票有效性证明方法 | 第66-74页 |
4.1.1 加密选票的有效性证明 | 第66-68页 |
4.1.2 Groth 对有限选票的证明 | 第68-74页 |
4.2 基于同态整数承诺的无收据投票方案 | 第74-86页 |
4.2.1 设计思想 | 第74页 |
4.2.2 相关的证明 | 第74-79页 |
4.2.3 具体实施 | 第79-81页 |
4.2.4 安全性分析 | 第81-86页 |
4.2.5 效率分析 | 第8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投票可校验的电子选举 | 第88-123页 |
5.1 对投票校验的研究现状 | 第88-96页 |
5.1.1 投票可校验问题的产生 | 第88-90页 |
5.1.2 满足投票可校验的几个例子 | 第90-96页 |
5.2 MORAN-NAOR 投票方案 | 第96-104页 |
5.2.1 设计思想 | 第96-99页 |
5.2.2 实施过程 | 第99-103页 |
5.2.3 存在的问题 | 第103-104页 |
5.3 一个选票可恢复的改进方案 | 第104-121页 |
5.3.1 方案概述 | 第104-109页 |
5.3.2 相关的证明 | 第109-111页 |
5.3.3 安全性分析 | 第111-112页 |
5.3.4 对无收据性的形式化证明 | 第112-119页 |
5.3.5 与Moran-Naor 投票方案的比较 | 第119-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抗隐蔽信道攻击的电子投票方案 | 第123-143页 |
6.1 隐蔽信道攻击 | 第123-126页 |
6.1.1 基本概念 | 第123-124页 |
6.1.2 对电子投票机的安全威胁 | 第124-126页 |
6.2 抗隐蔽信道攻击的投票机设计方案 | 第126-141页 |
6.2.1 设计目标 | 第126-128页 |
6.2.2 设计思想 | 第128-132页 |
6.2.3 实施过程 | 第132-137页 |
6.2.4 一个具体的例子 | 第137-139页 |
6.2.5 安全性分析 | 第139-14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9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43-145页 |
7.2 对电子选举研究的展望 | 第145-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59-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