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第16-17页
        1.4.1 研究重点第16页
        1.4.2 创新点第16-17页
2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概述第17-27页
    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概述第17-23页
        2.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展进程第17-18页
        2.1.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涵第18-19页
        2.1.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19-23页
    2.2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概述第23-24页
        2.2.1 文化的内涵第23页
        2.2.2 文化自信的内涵第23页
        2.2.3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第23-24页
    2.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关系第24-27页
        2.3.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财富第24页
        2.3.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第24页
        2.3.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石第24-27页
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第27-37页
    3.1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调查情况第27-28页
        3.1.1 调查问卷设计第27页
        3.1.2 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第27页
        3.1.3 调查内容及步骤第27-28页
    3.2 大学生文化自信总体表现良好第28-33页
        3.2.1 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28-29页
        3.2.2 敬仰革命文化第29-30页
        3.2.3 礼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30-31页
        3.2.4 理性对待西方文化第31-33页
    3.3 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3.3.1 文化认知积极性欠缺第33-34页
        3.3.2 文化忧患意识淡薄第34-35页
        3.3.3 文化践行自觉性差第35-37页
4 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7-43页
    4.1 内部因素第37-39页
        4.1.1 对中华文化的深度学习缺乏耐心和恒心第37页
        4.1.2 对负面新闻判断力不强第37-38页
        4.1.3 缺乏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第38-39页
    4.2 外部因素第39-43页
        4.2.1 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的碰撞引发文化问题第39页
        4.2.2 高校教育系统不完善弱化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第39-40页
        4.2.3 家庭教育缺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意识第40-43页
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第43-51页
    5.1 优化社会环境第43-45页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自信的一元化指导第43页
        5.1.2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43-44页
        5.1.3 构建风朗气清的网络生态环境第44-45页
    5.2 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第45-47页
        5.2.1 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45页
        5.2.2 坚定革命文化信仰第45-46页
        5.2.3 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感第46页
        5.2.4 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辩证对待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第46-47页
    5.3 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第47-49页
        5.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47-48页
        5.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48-49页
    5.4 优化家庭文化自信教育氛围第49-51页
        5.4.1 重视家风建设第49-50页
        5.4.2 营造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第50-51页
结语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评价指标筛选研究
下一篇:中师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