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理论分析 | 第16-25页 |
2.1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内涵 | 第16-18页 |
2.1.1 义务教育政策 | 第16-17页 |
2.1.2 政策执行监督 | 第17-18页 |
2.1.3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 | 第18页 |
2.2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主要特点 | 第18-20页 |
2.2.1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主体多元性 | 第18-19页 |
2.2.2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模式多样性 | 第19页 |
2.2.3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内容具有针对性 | 第19页 |
2.2.4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过程具有系统性 | 第19-20页 |
2.3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2.3.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2.4 加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2.4.1 提高义务教育政策执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 第22页 |
2.4.2 保障社会均衡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22-23页 |
2.4.3 保证中央与地方义务教育政策思想互动的现实要求 | 第23-25页 |
第3章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5-28页 |
3.1.1 初步建立了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5-26页 |
3.1.2 形成了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 第26-27页 |
3.1.3 促进了义务教育政策的长远发展 | 第27-28页 |
3.2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1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专门性法律依据不足 | 第28-29页 |
3.2.2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主体尚未形成监督合力 | 第29-30页 |
3.2.3 滞后的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方式影响监督效果 | 第30-32页 |
3.2.4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渠道不畅通 | 第32页 |
3.3 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6页 |
3.3.1 监督意识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3.3.2 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 第33-34页 |
3.3.3 监督文化尚未深入人心 | 第34-36页 |
第4章 完善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对策 | 第36-43页 |
4.1 完善监督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制监督进程 | 第36-37页 |
4.1.1 建立专门性的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法 | 第36页 |
4.1.2 健全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36-37页 |
4.2 更新监督主体的监督观念,营造监督氛围 | 第37-38页 |
4.2.1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树立起监督的意识 | 第37-38页 |
4.2.2 义务教育执行机构要明确自身执行与监督的双重身份 | 第38页 |
4.2.3 社会组织和个人要明确自身的监督责任 | 第38页 |
4.3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质量 | 第38-40页 |
4.3.1 加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 第39页 |
4.3.2 加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队伍的法制教育 | 第39页 |
4.3.3 加强义务的教育政策执行监督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 | 第39-40页 |
4.4 扩大社会参与,拓宽监督渠道 | 第40-43页 |
4.4.1 规范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准入标准 | 第40-41页 |
4.4.2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 | 第41-42页 |
4.4.3 义务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