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大城市交通与机动化出行结构 | 第13-19页 |
2.1 大城市界定以及样本城市选取 | 第13页 |
2.2 城市交通结构内涵 | 第13-14页 |
2.3 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特点 | 第14-15页 |
2.4 大城市机动化出行结构分析 | 第15-18页 |
2.4.1 机动化出行结构分类 | 第15-16页 |
2.4.2 不同机动化交通方式特点 | 第16-17页 |
2.4.3 国内大城市机动化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大城市机动化出行结构演变特性 | 第19-33页 |
3.1 公共交通出行结构 | 第19-21页 |
3.1.1 公共交通客运量演变 | 第19-20页 |
3.1.2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水平 | 第20-21页 |
3.2 私人机动交通出行结构 | 第21-23页 |
3.3 机动化交通方式演变交互效应分析 | 第23-24页 |
3.4 大城市机动化出行结构演变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3.4.1 城市规模的改变 | 第24-26页 |
3.4.2 城市经济的发展 | 第26-28页 |
3.4.3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 第28-29页 |
3.4.4 居民个体属性的变化 | 第29-32页 |
3.4.5 道路供给情况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大城市机动化出行结构演变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 第33-43页 |
4.1 筛选方法的确定 | 第33-35页 |
4.1.1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基本思想 | 第33页 |
4.1.2 典型相关分析模型 | 第33-35页 |
4.2 筛选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4.2.1 共线性检验 | 第35-36页 |
4.2.2 影响因素筛选 | 第36-39页 |
4.3 筛选结果重要度排序 | 第39-42页 |
4.3.1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4.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大城市机动化出行结构演变干预对策 | 第43-50页 |
5.1 现状机动化出行结构合理性分析 | 第43-45页 |
5.2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确定交通发展模式 | 第45-46页 |
5.2.1 人口与交通和谐发展 | 第45-46页 |
5.2.2 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公共交通发展路径 | 第46页 |
5.3 基于居民出行需求制定发展对策 | 第46-48页 |
5.3.1 通过出行费用杠杆调节小汽车的出行量 | 第46-47页 |
5.3.2 根据城市年龄结构确定公共交通发展力度 | 第47-48页 |
5.3.3 通过多方式衔接延伸公共交通服务距离 | 第48页 |
5.4 其他辅助对策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