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质保护地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研究--以梅里雪山与白马雪山为例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9-17页 |
| 1.1 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 第10-11页 |
| 1.2 森林景观破碎化研究 | 第11-12页 |
| 1.3 保护地 | 第12-14页 |
| 1.4 自然保护区 | 第14-15页 |
| 1.5 神山保护地 | 第15-17页 |
| 2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17-18页 |
| 2.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2.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7-18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 3.1 梅里雪山 | 第18-20页 |
| 3.2 白马雪山 | 第20-21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 4.1 数据源 | 第21页 |
| 4.2 数据处理 | 第21-25页 |
| 4.2.1 影像预处理 | 第21-23页 |
| 4.2.2 野外调查与影像分类及解译 | 第23-25页 |
| 4.3 分类精度评价 | 第25页 |
| 4.4 景观指数 | 第25-29页 |
| 4.5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 5.1 森林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 | 第33-34页 |
| 5.2 森林景观类型破碎化的变化 | 第34-38页 |
| 5.3 森林景观类型连接性的变化 | 第38-42页 |
| 6 讨论 | 第42-47页 |
| 7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 科研项目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