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一份水稻单片段代换系早抽穗期材料的定位和遗传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 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第13-15页
    2 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应用第15-19页
        2.1 单片段代换系研究现状第15-16页
        2.2 单片段代换系的特点第16页
        2.3 SSSLs群体代换片段长度、位置的鉴定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6-17页
        2.4 运用SSSLs群体进行QTL鉴定第17页
        2.5 运用SSSLs群体进行QTL精细定位第17-18页
        2.6 运用SSSLs群体进行基因聚合第18页
        2.7 运用SSSLs群体进行杂种优势研究第18-19页
    3 水稻抽穗期研究进展第19-26页
        3.1 高等植物成花诱导途径第19-21页
            3.1.1 光周期第19-20页
            3.1.2 光周期诱导成花的分子机理第20-21页
            3.1.3 高等植物成花诱导的其它途径第21页
        3.2 水稻抽穗期研究进展第21-26页
            3.2.1 水稻感光性基因的定位第21-22页
            3.2.2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基因的定位第22页
            3.2.3 水稻抽穗期QTL的分析第22-23页
            3.2.4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克隆第23-24页
            3.2.5 水稻抽穗的调控网络第24-26页
第二章 材料方法第26-32页
    1 实验材料第26页
    2 实验方法第26-32页
        2.1 早熟基因定位第26-28页
            2.1.1 材料田间种植第26页
            2.1.2 性状调查第26-27页
            2.1.3 取样第27页
            2.1.4 DNA提取(CTAB法)第27页
            2.1.5 PCR反应第27-28页
        2.2 杂种优势利用第28-29页
            2.2.1 材料田间种植第28页
            2.2.2 农艺性状的考察第28页
            2.2.3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28-29页
        2.3 抽穗期基因节律分析第29-31页
            2.3.1 材料处理第29页
            2.3.2 RNA提取第29-30页
            2.3.3 RNA的逆转录第30-31页
            2.3.4 qRT-PCR第31页
        2.4 主要试剂第31页
        2.5 主要仪器设备第31-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2-54页
    1 早抽穗单片段代换系SSSL4-6农艺性状分析第32-37页
        1.1 SSSL4-6遗传背景分析第32页
        1.2 SSSL4-6抽穗期分析第32-33页
        1.3 SSSL4-6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第33-37页
    2 控制SSSL4-6早熟性状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第37-40页
        2.1 遗传分析第37-38页
        2.2 早熟基因的定位第38-39页
        2.3 SSSL4-6的Ghd7序列比对第39-40页
    3 Ghd7与LOC_07g15640的qRT-PCR表达分析第40-43页
        3.1 Ghd7的qRT-PCR表达分析第40-41页
        3.2 LOC_Os07g15640的qRT-PCR表达分析第41-43页
    4 EH7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表现与评价第43页
    5 EH7与Hd1、Ghd8的相互作用第43-54页
        5.1 EH7与Hd1的相互作用第45-48页
            5.1.1 EH7与Hd1聚合体的抽穗期分析第45-46页
            5.1.2 EH7与Hd1聚合体qRT-PCR表达分析第46-48页
        5.2 EH7与Ghd8的相互作用第48-50页
        5.3 EH7、Hd1和Ghd8三个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第50-54页
第四章 讨论第54-57页
    1 EH7与Ghd7的比较第54-55页
        1.1 EH7与Ghd7的表型比较第54页
        1.2 SSSL4-6中Ghd7等位基因序列比对第54-55页
    2 EH7可较好地运用于水稻育种第55页
    3 EH7、Hd1与Ghd8参与开花途径的模式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应论视角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校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元认知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