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9页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9-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1页
    1.5 源文献检索与分布第11-14页
2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4-21页
    2.1 社会网络理论第14-17页
        2.1.1 社会网络的概念第14页
        2.1.2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观点第14-17页
    2.2 求职效应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界定第17页
    2.3 社会网络的测量方法第17-18页
    2.4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的发展进程第18-19页
    2.5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在社会网络范式研究中的位置第19-21页
3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的文献回顾第21-33页
    3.1 以网络结构为测量维度研究的文献回顾第21-25页
        3.1.1 关注求职是否成功的研究文献第21-23页
        3.1.2 关注职位特征的研究文献第23-24页
        3.1.3 小结第24-25页
    3.2 以是否借助社会网络为测量维度研究的文献回顾第25-28页
        3.2.1 关注求职是否成功的研究文献第25-26页
        3.2.2 关注职位特征的研究文献第26-28页
        3.2.3 小结第28页
    3.3 以社会网络关系强度为测量维度研究的文献回顾第28-33页
        3.3.1 关注求职是否成功的研究文献第28-30页
        3.3.2 关注职位特征的研究文献第30-32页
        3.3.3 小结第32-33页
4 简评第33-42页
    4.1 研究结论第33-35页
    4.2 研究争议第35-38页
        4.2.1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的内生性问题第35-36页
        4.2.2 社会网络强弱关系的划分第36-37页
        4.2.3 社会网络的求职效应在宏、微观层面的冲突第37-38页
    4.3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38页
    4.4 未来研究视角的延伸第38-42页
        4.4.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线社交网络的求职效应研究第38-39页
        4.4.2 揭示“关系型”社会网络在中国背景下的求职效应研究第39-40页
        4.4.3 被遗漏的微视角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中心性、沟通满意度与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成长性、战略协同与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