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横向加劲肋连接方式对吊车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疲劳问题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疲劳分析方法第10-11页
        1.2.2 疲劳问题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粘接连接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第12-16页
        1.3.1 粘结界面的本构模型第12-15页
        1.3.2 粘接连接在钢结构中的应用第15页
        1.3.3 粘接连接在其他结构中的应用第15-16页
    1.4 工字梁腹板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1页
2 传统加劲肋连接方式对吊车梁疲劳性能的影响第21-39页
    2.1 热点应力法研究疲劳问题的基本原理第21-24页
        2.1.1 热点应力简介第21-22页
        2.1.2 基于表面外推的热点应力计算第22-24页
    2.2 加劲肋不同连接方式的选择第24页
    2.3 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4-27页
        2.3.1 梁模型及受力工况的选择第24-25页
        2.3.2 有限元建模第25-27页
        2.3.3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27页
    2.4 有限元模拟结果第27-33页
        2.4.1 翼缘与腹板交接处的应力第28-30页
        2.4.2 腹板与加劲肋下端交接处的应力第30-33页
    2.5 热点应力法与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问题比较第33-36页
        2.5.1 不同规范规定的名义应力法与热点应力法比较第33-35页
        2.5.2 下翼缘与腹板交接处名义应力法与热点应力法比较第35页
        2.5.3 腹板与加劲肋下端交接处名义应力法与热点应力法比较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9页
3 粘接连接对吊车梁应力集中情况影响分析第39-59页
    3.1 加劲肋不同粘接连接方式的选择第39-40页
    3.2 吊车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0-44页
        3.2.1 吊车梁基本参数第40-41页
        3.2.2 本文采用的粘结层本构模型第41-42页
        3.2.3 有限元建模第42-44页
        3.2.4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44页
    3.3 有限元模拟结果第44-53页
        3.3.1 翼缘应力第44-46页
        3.3.2 腹板应力第46-48页
        3.3.3 加劲肋应力第48-50页
        3.3.4 胶片应力与变形第50-53页
    3.4 胶粘剂参数对吊车梁疲劳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3.4.1 胶粘剂材料参数的影响第53-54页
        3.4.2 粘结层厚度的影响第54-56页
        3.4.3 粘结层面积的影响第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9页
4 粘接连接对梁腹板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59-81页
    4.1 加劲肋不同粘接连接方式的选择第59页
    4.2 梁计算参数选取和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9-62页
        4.2.1 梁计算参数选取第59-61页
        4.2.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1-62页
    4.3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62-66页
        4.3.1 对四边简支板进行有限元验证第63-64页
        4.3.2 考虑翼缘约束作用时有限元验证第64-66页
    4.4 加劲肋采用钢板时对梁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第66-75页
        4.4.1 剪切作用对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第66-71页
        4.4.2 局部压力作用对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第71-75页
    4.5 加劲肋采用角钢全粘时对梁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第75-78页
        4.5.1 剪切作用对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第76-77页
        4.5.2 局部压力作用对腹板稳定性的影响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5.1 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方季节性河流生态修复功能下的景观构建研究--以清涧河为例
下一篇:西安城市综合街区地下停车设施共享利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