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1章 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8-13页 |
1.1 柴科夫斯基的生平 | 第8-10页 |
1.2 柴科夫斯基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0-13页 |
1.2.1 民族觉醒——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2 时代影响——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格林卡 | 第11-13页 |
第2章 俄罗斯民间音乐对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 | 第13-19页 |
2.1 丰富的俄罗斯民间音乐 | 第13-15页 |
2.2 民间音乐旋律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15-19页 |
第3章 从民族特色研析钢琴套曲《四季》的结构 | 第19-32页 |
3.1 具有民族特色的调性 | 第19-21页 |
3.2 传统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 第21-28页 |
3.3 具有民族色彩的和声织体 | 第28-32页 |
第4章 民族元素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 第32-41页 |
4.1 俄罗斯的地域环境与民俗风情 | 第32-35页 |
4.1.1 俄罗斯的地域环境 | 第32-34页 |
4.1.2 俄罗斯的民俗风情 | 第34-35页 |
4.2 具有民族性格的人物刻画与节奏节拍的运用 | 第35-38页 |
4.2.1 具有民族性格的人物刻画 | 第35页 |
4.2.2 民族舞蹈特点为主的节奏节拍的运用 | 第35-38页 |
4.3 俄罗斯民间音乐曲调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38-41页 |
4.3.1 转调的使用 | 第38-39页 |
4.3.2 纯四度跳进的使用 | 第39-41页 |
第5章 与同时期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民族音乐风格相比较 | 第41-49页 |
5.1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与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思想之比较 | 第41-44页 |
5.1.1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音乐创作思想---以古喻今 | 第41-42页 |
5.1.2 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思想--以今喻今 | 第42-43页 |
5.1.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与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思想上的“殊途同归” | 第43-44页 |
5.2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与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题材内容之比较 | 第44-47页 |
5.2.1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音乐创作题材内容上更加注重本土性 | 第44-45页 |
5.2.2 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题材内容上更加具有世界性 | 第45-46页 |
5.2.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与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题材内容上的“殊途同归” | 第46-47页 |
5.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与柴科夫斯基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之比较 | 第47-49页 |
5.3.1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 | 第47页 |
5.3.2 柴科夫斯基音乐语言及创作手法 | 第47-48页 |
5.3.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同柴科夫斯基在音乐语言以及创作手法上的“殊途同归”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9-51页 |
6.1 柴科夫斯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 第49页 |
6.2 研究该作品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受到的启发 | 第49-50页 |
6.3 研析套曲《四季》的民族特色,希望站在民族这个角度为其他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