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2页 |
1、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2、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二、反求诸己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2-28页 |
(一)反求诸己思想的语源 | 第12-14页 |
(二)秦汉之际反求诸己思想从孔孟之言到独尊儒术的起步 | 第14-18页 |
(三)隋唐时代反求诸己思想从帝王之说到国亡德丧的跌宕 | 第18-21页 |
(四)宋明之际反求诸己思想从上下求索到百家争鸣的昌盛 | 第21-25页 |
(五)内容小结 | 第25-28页 |
三、反求诸己思想在近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 第28-50页 |
(一)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对反求诸己的继承与发展 | 第28-32页 |
(二)我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中对反求诸己思想的借鉴和创新 | 第32-42页 |
1、在党的建设方面—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例 | 第32-36页 |
2、在经济与社会建设方面—以改革开放为例 | 第36-40页 |
3、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反求诸己思想的灵活运用 | 第40-42页 |
(三)反求诸己思想对个人的实践价值 | 第42-44页 |
1、反求诸己思想有利于我们树立理想信念 | 第42-43页 |
2、反求诸己思想有利于我们提高自身行为的道德水准 | 第43-44页 |
(四)反求诸己思想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4-47页 |
(五)内容小结 | 第47-50页 |
四、弘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思想的原则与要求 | 第50-58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50-54页 |
1、要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到位 | 第50-51页 |
2、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 | 第51-53页 |
3、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充分挖掘反求诸己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53-54页 |
(二)具体要求 | 第54-58页 |
1、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 | 第54页 |
2、对青年学生的要求 | 第54-55页 |
3、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 第55-56页 |
4、对全体社会公民的要求 | 第56-58页 |
五、结语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