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资源:“致良知”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6页
    一、写作缘起第8-9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三、国内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一)对著作文本进行新的解读第10页
        (二)立足于原著进行研究第10-13页
        (三)以王阳明的生平为主线进行的通识研究第13页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第13-16页
第一章“致良知”思想的产生、内涵及影响第16-38页
    一、“致良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6-19页
        (一)动荡腐败的历史前提第16-18页
        (二)理论演变:从理学到心学第18-19页
    二、“致良知”思想的产生及内涵第19-27页
        (一)“致良知”思想产生的现实路径第19-21页
        (二)“致良知”思想的内涵第21-27页
    三、“致良知”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第27-38页
        (一)“致良知”思想对本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第27-29页
        (二)“致良知”思想对他国的影响第29-34页
        (三)阳明心学发展的反思及其思想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第二章“致良知”思想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第38-50页
    一、“致良知”思想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第38-41页
        (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第38-39页
        (二)爱有等差第39-40页
        (三)孝是良知之发用第40-41页
    二、“致良知”思想为高校德育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第41-46页
        (一)道德的本源在于“良知”第41-42页
        (二)“知行合一”是实现道德自觉的重要途径第42-44页
        (三)“致良知”调和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关系第44-46页
    三、“致良知”思想为高校德育提供具体的方法论借鉴第46-50页
        (一)立志第46-47页
        (二)省察与克治第47-48页
        (三)为善去恶第48-49页
        (四)事上磨练第49-50页
第三章“致良知”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延伸性思考第50-62页
    一、当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第50-51页
        (一)道德教育的知行分离第50页
        (二)学生对道德教育的需求矛盾第50-51页
        (三)家庭、学校、社会对道德素质的轻视第51页
    二、“致良知”思想对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启示第51-62页
        (一)践行致良知,教师需先行第52-55页
        (二)破心中之贼,寻澄明之境第55-58页
        (三)净育人环境,创优良校风第58-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附件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影响及其应对研究
下一篇: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