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项目的背景 | 第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3页 |
2.1“互联网+”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页 |
2.2 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 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可行性研究 | 第23-28页 |
3.1 长庆油田第十二采油厂概况 | 第23-24页 |
3.1.1 组织架构 | 第23-24页 |
3.1.2 发展目标 | 第24页 |
3.2 长庆油田第十二采油厂生产精细化管理做法 | 第24-25页 |
3.3 信息技术的现状 | 第25-26页 |
3.4 进度安排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4.1 目标用户分析 | 第28页 |
4.2 系统功能划分 | 第28页 |
4.3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8-2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5章 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第30-45页 |
5.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30页 |
5.2 系统设计的目标 | 第30-31页 |
5.3 SCADA系统的设计 | 第31-34页 |
5.3.1 SCADA系统的总体架构 | 第31-32页 |
5.3.2 SCADA系统的功能部署 | 第32-33页 |
5.3.3 SCADA系统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33-34页 |
5.3.4 系统软件组成 | 第34页 |
5.4 SCADA系统功能的设计 | 第34-40页 |
5.4.1 硬件升级 | 第34-35页 |
5.4.2 软件开发 | 第35-36页 |
5.4.3 生产运行系统 | 第36-37页 |
5.4.4 油系统监控 | 第37-38页 |
5.4.5 水系统监控 | 第38-39页 |
5.4.6 报警系统 | 第39-40页 |
5.5 互联网辅助技术的应用 | 第40-42页 |
5.5.1 云盘 | 第40-41页 |
5.5.2 物联网技术 | 第41-42页 |
5.5.3 自动化技术 | 第42页 |
5.6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 第42-43页 |
5.6.1 开发平台 | 第42页 |
5.6.2 应用环境 | 第42-43页 |
5.7 系统特点 | 第43-44页 |
5.7.1 精细产量监控 | 第43页 |
5.7.2 精细注水监控 | 第43页 |
5.7.3 一体化管理模式 | 第43页 |
5.7.4 安全环保监控新模式 | 第43-44页 |
5.7.5 灵活的模板化设计环境 | 第4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 第45-52页 |
6.1 系统应用的范围 | 第45页 |
6.2 系统应用的情况 | 第45页 |
6.3 系统应用的效果 | 第45-50页 |
6.3.1 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 第45-46页 |
6.3.2 油田注水持续加强 | 第46-49页 |
6.3.3 油田稳产持续巩固 | 第49页 |
6.3.4 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 第49-50页 |
6.4 系统应用的实践价值 | 第50-5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