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1.4.2 访问与调查法 | 第10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0-11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养老服务产业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3-36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2.1.1 国内养老服务产业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1.2 国外养老服务产业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 研究理论与方法分析 | 第15-17页 |
2.2.1 福利多元主义 | 第15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5-16页 |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6页 |
2.2.4 SWOT方法分析 | 第16-17页 |
2.2.5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2.3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7-22页 |
2.3.1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现状 | 第17-19页 |
2.3.2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问题分析 | 第19-22页 |
2.4 北京市养老模式与创新 | 第22-27页 |
2.4.1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通常发展形式 | 第23-26页 |
2.4.2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新形式 | 第26-27页 |
2.5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SWOT分析 | 第27-36页 |
2.5.1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优势分析 | 第27-32页 |
2.5.2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劣势分析 | 第32-33页 |
2.5.3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机会分析 | 第33-34页 |
2.5.4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威胁分析 | 第34-35页 |
2.5.5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战略选择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北京市养老服务现状调研与需求分析 | 第36-44页 |
3.1 养老服务与需求问卷的设计 | 第36页 |
3.2 养老服务与需求问卷的数据整理 | 第36页 |
3.3 养老服务与需求的数理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3.3.1 老年人收入与养老消费预期分析 | 第36-37页 |
3.3.2 老年人服务内容与需求分析 | 第37-39页 |
3.3.3 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分析 | 第39-40页 |
3.4 养老服务的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3.4.1“社区+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方面问题分析 | 第40页 |
3.4.2 机构养老方面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3.4.3 智慧养老方面问题分析 | 第41页 |
3.5 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41-44页 |
3.5.1 老年人了解养老讯息方面的需求分析 | 第41页 |
3.5.2 老年人在养老消费方面的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3.5.3 老人对医养结合的新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3.5.4 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新需求分析 | 第43页 |
3.5.5 老年人对新式养老方式的需求分析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智慧养老与养老服务模式对策与方案 | 第44-47页 |
4.1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分析 | 第44-45页 |
4.1.1 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背景分析 | 第44页 |
4.1.2 智慧养老应用分析 | 第44-45页 |
4.2 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问题分析 | 第45-46页 |
4.2.1 智慧养老的配套硬件的较高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 | 第45-46页 |
4.2.2 智慧养老的软件较为复杂不易操作 | 第46页 |
4.2.3 智慧养老平台的管理使用,缺乏人才保障 | 第46页 |
4.3 智慧养老服务与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融合问题设计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养老服务产业案例的实证分析 | 第47-50页 |
5.1 智慧养老终端研发企业产品应用分析 | 第47-48页 |
5.1.1 智慧养老终端功能特点 | 第47页 |
5.1.2 智慧养老终端应用分析 | 第47-48页 |
5.2 智慧养老终端的使用效果分析 | 第48页 |
5.3 智慧养老终端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8-50页 |
5.3.1 政府不断优化智慧养老市场环境 | 第48-49页 |
5.3.2 企业不断创新,扩展个性化、多层次服务 | 第49页 |
5.3.3 重点领域,优先应用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与策略 | 第50-57页 |
6.1 继续大力探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 第50-51页 |
6.1.1 群众对居家社区养老的切实需求,就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向 | 第50-51页 |
6.1.2 企业打造过硬产品与服务,迎接新一轮市场检验 | 第51页 |
6.2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银发”经济中来 | 第51-53页 |
6.2.1 助力民间投资,政府应多鼓励 | 第51-53页 |
6.2.2 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企业应大胆尝试 | 第53页 |
6.3 加大专业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深度推进医养结合 | 第53-54页 |
6.3.1 加大专业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政府应持续发力 | 第53-54页 |
6.3.2 养老服务企业应做好“医养结合” | 第54页 |
6.4 以信息化为手段,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 | 第54-55页 |
6.4.1 创造良好信息化环境,政府责无旁贷 | 第54-55页 |
6.4.2 为老服务企业应抢抓机遇,完成产业升级 | 第55页 |
6.5 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的培养、选用相关体制、机制 | 第55-57页 |
6.5.1 人才培养与激励,政府大有可为 | 第55-56页 |
6.5.2 企业应筑牢人力资源“防线”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北京市居民养老情况问卷调查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