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遗传及油脂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1 种子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第14-16页
        1.1.1 种子性状遗传效应第14-15页
        1.1.2 种子性状遗传分析模型发展第15-16页
    1.2 油脂研究进展第16-21页
        1.2.1 种子含油量遗传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2 植物种子TAG生物合成第17-21页
    1.3 CIPKs第21-25页
        1.3.1 CIPK结构特征第22-24页
        1.3.2 CBL-CIPK第24-25页
    1.4 拟南芥的CIPK研究进展第25-31页
        1.4.1 CIPK与离子胁迫第25-29页
        1.4.2 CIPK对ATP酶活性调节第29页
        1.4.3 CIPK与ABA信号路径第29-30页
        1.4.4 CIPK与糖信号第30页
        1.4.5 CIPK与其他信号第30-31页
    1.5 酵母SNF1与TAG合成第31-32页
    1.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遗传分析第33-53页
    2.1 前言第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2.2.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2.2.2 实验设计及性状考察第34-35页
        2.2.3 统计分析方法第35-3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2.3.1 种子含油量第36-39页
        2.3.2 油菜种子含油量方差第39-40页
        2.3.3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配合力第40页
        2.3.4 油菜含油量的母体效应与花粉直感第40-43页
        2.3.5 油菜种子含油量细胞质效应第43-45页
        2.3.6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第45-46页
        2.3.7 亲本遗传成分的估算第46-47页
    2.4 讨论第47-53页
        2.4.1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遗传规律第47-48页
        2.4.2 环境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第48-50页
        2.4.3 高油育种第50-51页
        2.4.4 配合力分析与亲本的选配第51-53页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第53-9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3页
        3.1.1 植物材料第53页
        3.1.2 质粒载体和菌株第53页
    3.2 实验方法第53-67页
        3.2.1 cDNA芯片第53-54页
        3.2.2 候选基因的克隆第54页
        3.2.3 转化载体构建第54-59页
        3.2.4 植物的遗传转化第59-62页
        3.2.5 植物总RNA抽提第62-63页
        3.2.6 基因表达分析第63-65页
        3.2.7 GUS染色分析第65页
        3.2.8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量拟南芥种子含油量(GC)第65-66页
        3.2.9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测定第66页
        3.2.10 甘蓝型油菜成熟种子透射电镜观察第66-6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7-85页
        3.3.1 候选基因第67-69页
        3.3.2 候选基因序列分析第69-70页
        3.3.3 基因表达分析第70-72页
        3.3.4 启动子第72-74页
        3.3.5 甘蓝型油菜过表达转基因株系获得与表型鉴定第74-76页
        3.3.6 AtCIPK9基因启动子分析第76-78页
        3.3.7 AtCIPK9基因功能第78-82页
        3.3.8 AtCIPK9过表达转基因株系获得及表型鉴定第82-83页
        3.3.9 AtCIPK9上游基因分析第83-85页
    3.4 讨论第85-96页
        3.4.1 AtCIPK9和BnCIPK9负调控种子含油量机理推测第85-88页
        3.4.2 AtCIPK9与幼苗建成第88-90页
        3.4.3 CIPK9和糖信号第90-93页
        3.4.4 AtCIPK9可能参与调控油脂与糖类相互转化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6页
附录: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所用培养基与试剂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与在读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橘小实蝇Duox-ROS系统和IMD信号通路功能研究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中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及甘蓝—黑芥附加系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