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 第9页 |
1.2 暴力与亲密关系暴力 | 第9-11页 |
1.2.1“暴力”一词的解释 | 第9-10页 |
1.2.2 人类暴力与个体暴力的关系 | 第10页 |
1.2.3 环境与暴力的关系 | 第10-11页 |
1.3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亲密关系及其暴力 | 第11-14页 |
1.3.1 家庭暴力与亲密关系暴力 | 第11-12页 |
1.3.2 依恋关系理论下的亲密关系及其暴力 | 第12-13页 |
1.3.3 认知-行为理论下的亲密关系及其暴力 | 第13页 |
1.3.4 社会构建主义下的亲密关系及其暴力 | 第13-14页 |
1.4 亲密关系暴力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4.1 女性主义背景下的亲密关系暴力 | 第14页 |
1.4.2 法律视角下的亲密关系及相关议题 | 第14-15页 |
1.4.3 社会心理学视角的亲密关系暴力 | 第15页 |
1.5 亲密关系中男性受害者的研究 | 第15-18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8-2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8-21页 |
2.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8页 |
2.2.2 研究对象的取样方式 | 第18-19页 |
2.2.3 受访者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3.1 深度访谈 | 第22页 |
2.3.2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本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2.4 研究过程 | 第22-23页 |
2.4.1 访谈资料的收集 | 第22页 |
2.4.2 原始资料分析过程 | 第22-23页 |
2.5 研究过程中的伦理议题 | 第23-25页 |
第3章 研究发现 | 第25-35页 |
3.1 男受害者行为具有心理学意义 | 第25-27页 |
3.1.1 特殊事件塑造了个人对亲密关系的不合理认知 | 第25-26页 |
3.1.2 男受害者在亲密关系中,投射出强烈的母子依恋需求 | 第26-27页 |
3.2 男受害者亲密关系暴力表现形式多样化 | 第27-30页 |
3.2.1 男受害者认为肢体冲突是亲密关系的另一种相处模式 | 第27-29页 |
3.2.2 男受害者遭受更多的是语言暴力 | 第29-30页 |
3.3 男受害者的受害行为很难获得社会同情 | 第30-31页 |
3.4 男性成为受害者的原因是出于维系亲密关系和保全面子 | 第31-33页 |
3.5 亲密关系暴力的情境因素和个人特质 | 第33-35页 |
3.5.1 亲密关系暴力中的情境因素 | 第33-34页 |
3.5.2 亲密关系暴力中的个人特质 | 第34-35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5-40页 |
4.1 男受害者经历的亲密关系暴力的形式较女受害者更多样化 | 第35页 |
4.2 男受害者的受害成因包括人格特质、情境和社会背景因素 | 第35-36页 |
4.3 男受害者应对亲密关系暴力的社会支持资源匮乏 | 第36页 |
4.4 建议 | 第36-40页 |
4.4.1 男受害者应增强个人精神健康意识 | 第36-37页 |
4.4.2 培养80后健康的亲密关系 | 第37页 |
4.4.3 提升社会对男受害者的关注,正视其存在的现实 | 第37页 |
4.4.4 基于优势视角下对男性受害者的个案服务建议 | 第37-40页 |
第5章 研究者的反思 | 第40-42页 |
5.1 个人研究动机的反思 | 第40页 |
5.2 研究过程对研究者的冲击 | 第40-41页 |
5.3 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56页 |
附录 1:研究对象招募书 | 第46-47页 |
附录 2:知情同意书 | 第47-48页 |
附录 3:访谈提纲 | 第48-49页 |
附录 4:访谈记录示例 | 第49-50页 |
附录 5:焦点小组讨论记录 | 第50-51页 |
附录 6:原始访谈编码 | 第51-52页 |
附录 7:编码分析结构图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