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2.1 基本概念与范畴 | 第13-15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构成与历史沿革 | 第22-41页 |
2.1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的构成 | 第22-24页 |
2.1.1 公共空间的分类 | 第22-23页 |
2.1.2 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2.2 国外小学公共空间的设计演变 | 第24-31页 |
2.2.1 西方国家小学公共空间的演变 | 第24-27页 |
2.2.2 日本小学公共空间的演变 | 第27-30页 |
2.2.3 国外公共空间设计总结 | 第30-31页 |
2.3 我国城市小学公共空间的设计演变 | 第31-38页 |
2.3.1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2.3.2 小学建设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发展 | 第33-34页 |
2.3.3 我国城市小学公共空间的设计演变 | 第34-38页 |
2.4 国外小学公共空间形式在我国的适应性探讨 | 第38-39页 |
2.4.1 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 | 第38-39页 |
2.4.2 国外开放式空间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 | 第39页 |
2.5 小结 | 第39-41页 |
3 当代我国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 第41-60页 |
3.1 城市小学建设用地与建筑规模现状(规划层面) | 第41-47页 |
3.1.1 城市小学建设规模要求 | 第41-42页 |
3.1.2 大连市新旧城区小学建设现状 | 第42-45页 |
3.1.3 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小学建设 | 第45-47页 |
3.2 现代城市小学建筑设计现状(建筑层面) | 第47-55页 |
3.2.1 城市小学校舍形态的设计现状 | 第47-51页 |
3.2.2 小学设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51-55页 |
3.3 现代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现状(公共空间层面) | 第55-59页 |
3.3.1 现代城市小学公共空间案例研究 | 第55-59页 |
3.3.2 现代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特点 | 第59页 |
3.4 小结 | 第59-60页 |
4 现代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 第60-105页 |
4.1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节点设计——走廊 | 第60-72页 |
4.1.1 小学走廊的基本类型特点 | 第60-61页 |
4.1.2 走廊的扩展性设计手法 | 第61-68页 |
4.1.3 走廊的尺度研究 | 第68-69页 |
4.1.4 走廊界面的设计 | 第69-72页 |
4.1.5 扩展性廊内的人性化设施 | 第72页 |
4.2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节点设计——内庭 | 第72-89页 |
4.2.1 内庭空间与建筑整体的位置关系 | 第73-75页 |
4.2.2 小学校内庭的形态原型 | 第75-77页 |
4.2.3 内庭空间的尺度研究 | 第77-80页 |
4.2.4 内庭的界面设计 | 第80-87页 |
4.2.5 小学校内庭的内域要素设计 | 第87-89页 |
4.3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节点设计——大厅 | 第89-93页 |
4.3.1 大厅与其他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 第89-90页 |
4.3.2 开放性大厅的尺度设计 | 第90-91页 |
4.3.3 大厅的界面 | 第91-92页 |
4.3.4 大厅的内域要素设计 | 第92-93页 |
4.4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节点设计——室外庭院 | 第93-100页 |
4.4.1 城市小学校室外公共空间的构成 | 第93-95页 |
4.4.2 庭院与建筑的位置关系 | 第95-97页 |
4.4.3 庭院的空间尺度 | 第97-98页 |
4.4.4 庭院界面的空间形式 | 第98-99页 |
4.4.5 庭院内的环境设施 | 第99-100页 |
4.5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节点设计——灰空间 | 第100-104页 |
4.5.1 室外廊空间 | 第101-102页 |
4.5.2 底层架空 | 第102-103页 |
4.5.3 凹空间 | 第103-104页 |
4.6 小结 | 第104-105页 |
5 城市小学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大连市周水子小学为例 | 第105-115页 |
5.1 背景介绍 | 第105-107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105-106页 |
5.1.2 设计构思 | 第106-107页 |
5.2 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 第107-112页 |
5.2.1 扩展式走廊的应用 | 第108-109页 |
5.2.2 开放式大厅的应用 | 第109-111页 |
5.2.3 共享内庭的应用 | 第111-112页 |
5.2.4 灰空间的应用 | 第112页 |
5.3 现代城市小学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112-114页 |
5.3.1 复合性原则 | 第113页 |
5.3.2 适应性原则 | 第113-114页 |
5.3.3 舒适性原则 | 第114页 |
5.4 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附录A 新旧两版《中国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比较 | 第120-122页 |
附录B 改革开放后国内相关案例统计 | 第122-130页 |
附录C 国内优秀案例整理 | 第130-153页 |
附录D 国外优秀案例整理 | 第153-168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