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1.1 甾体药物简介 | 第8-9页 |
1.1.1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 | 第8页 |
1.1.2 甾体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种类 | 第8-9页 |
1.2 微生物在甾体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1.3 甾体微生物转化相比化学合成法的优势 | 第10-11页 |
1.4 甾体药物生物催化的类型及应用 | 第11-12页 |
1.4.1 常见的生物催化反应类型 | 第11页 |
1.4.2 羟基化反应在甾体工业中的突出作用 | 第11-12页 |
1.5 甾体药物微生物转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1.6 新型微生物催化系统的筛选 | 第13-14页 |
1.7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7.1 环氧黄体酮的微生物转化 | 第14页 |
1.7.2 酸性脱羧物的微生物转化 | 第14页 |
1.7.3 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的微生物转化 | 第14-15页 |
1.7.4 雄甾-4-烯-3,17-二酮的微生物转化 | 第15-16页 |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9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18页 |
2.1.2 培养基 | 第18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1.4 实验相关仪器及设备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2.2.2 菌体培养与甾体转化 | 第21页 |
2.2.3 转化产物的检测 | 第21页 |
2.2.4 丝状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21-22页 |
2.2.5 状真菌菌株18S rDNA鉴定 | 第22-23页 |
2.2.6 转化产物的的收集 | 第23页 |
2.2.7 转化产物的分离提取及纯化 | 第23-24页 |
2.2.8 产物结构鉴定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52页 |
3.1 具有甾体化合物转化能力的菌株的筛选 | 第25-29页 |
3.1.1 TCCC 41604菌株对各甾体底物的转化情况 | 第27页 |
3.1.2 a022菌株对各甾体底物的转化情况 | 第27-28页 |
3.1.3 a027菌株对各甾体底物的转化情况 | 第28-29页 |
3.1.4 a012菌株对各甾体底物的转化情况 | 第29页 |
3.2 具有较强甾体转化能力的菌株的鉴定 | 第29-38页 |
3.2.1 TCCC 41604菌株的鉴定 | 第29-32页 |
3.2.2 a022菌株的鉴定 | 第32-34页 |
3.2.3 a027菌株的鉴定 | 第34-36页 |
3.2.4 a012菌株的鉴定 | 第36-38页 |
3.3 筛选出的丝状真菌转化产物的鉴定 | 第38-50页 |
3.3.1 斜卧青霉(TCCC 41604)甾体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38-43页 |
3.3.2 草酸青霉(a022)甾体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43-46页 |
3.3.3 米根霉(a027)甾体转化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46-49页 |
3.3.4 烟曲霉(a012)转化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的产物结构鉴定 | 第49-50页 |
3.4 羟基化产物的转化过程分析 | 第50-52页 |
3.4.1 环氧黄体酮的生物转化 | 第50页 |
3.4.2 酸性脱羧物的生物转化 | 第50-51页 |
3.4.3 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的生物转化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展望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8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