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姿态控制系统论文

非合作体附着下的组合多体航天器姿控方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缩略词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5-19页
        1.2.1 非合作组合体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非合作组合体在轨参数辨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航天器姿态抗干扰控制方案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9-22页
第二章 非合作附着下的控制系统分析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非合作目标附着后姿态控制系统结构第22-24页
    2.3 非合作目标附着后新组合体姿态控制系统模型描述第24-30页
        2.3.1 参考坐标系第24-25页
        2.3.2 姿态动力学描述第25-26页
        2.3.3 姿态运动学描述第26-30页
    2.4 干扰力矩第30-33页
        2.4.1 重力梯度力矩第31页
        2.4.2 气动力矩第31-32页
        2.4.3 地磁力矩第32-33页
    2.5 非合作体对原系统造成的干扰分析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在轨参数辨识的非合作组合体姿态控制第35-55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非合作附着后组合体惯量参数在轨辨识第36-41页
        3.2.1 带飞轮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第36页
        3.2.2 惯量参数辨识第36-38页
        3.2.3 惯量参数在轨辨识仿真第38-41页
    3.3 非合作附着下的PD姿态控制第41-46页
        3.3.1 PD控制器设计第41-42页
        3.3.2 原卫星系统仿真第42-44页
        3.3.3 非合作附着的PD控制第44-46页
    3.4 非合作附着下的变结构控制第46-54页
        3.4.1 变结构控制律设计第46-47页
        3.4.2 变结构控制仿真第47-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非合作附着下新组合体自适应姿态控制第55-75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第55-63页
        4.2.1 控制器设计约束条件第55页
        4.2.2 控制器设计第55-59页
        4.2.3 过渡过程的设计第59-60页
        4.2.4 非线性反馈设计第60-63页
    4.3 非合作附着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性能分析第63-74页
        4.3.1 仿真参数设置第63-64页
        4.3.2 姿态仿真结果第64-72页
        4.3.3 惯量估计结果第72-73页
        4.3.4 仿真性能分析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非合作附着下组合体姿控全物理仿真验证第75-87页
    5.1 模拟非合作附着系统地面仿真平台第75-80页
        5.1.1 气浮台平台简介第75-77页
        5.1.2 气浮台姿控系统第77-79页
        5.1.3 非合作附着执行机构以及控制模式选取第79-80页
    5.2 模拟非合作附着地面仿真平台姿态控制系统实现第80-86页
        5.2.1 系统平台总体仿真框架搭建第80-81页
        5.2.2 气浮台初始条件第81-82页
        5.2.3 姿态控制效果输出第82-85页
        5.2.4 控制性能分析第85-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7-90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87-88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斗/惯性深组合系统矢量跟踪环路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