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5-19页 |
1.2.1 非合作组合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非合作组合体在轨参数辨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航天器姿态抗干扰控制方案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非合作附着下的控制系统分析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非合作目标附着后姿态控制系统结构 | 第22-24页 |
2.3 非合作目标附着后新组合体姿态控制系统模型描述 | 第24-30页 |
2.3.1 参考坐标系 | 第24-25页 |
2.3.2 姿态动力学描述 | 第25-26页 |
2.3.3 姿态运动学描述 | 第26-30页 |
2.4 干扰力矩 | 第30-33页 |
2.4.1 重力梯度力矩 | 第31页 |
2.4.2 气动力矩 | 第31-32页 |
2.4.3 地磁力矩 | 第32-33页 |
2.5 非合作体对原系统造成的干扰分析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在轨参数辨识的非合作组合体姿态控制 | 第35-55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非合作附着后组合体惯量参数在轨辨识 | 第36-41页 |
3.2.1 带飞轮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 | 第36页 |
3.2.2 惯量参数辨识 | 第36-38页 |
3.2.3 惯量参数在轨辨识仿真 | 第38-41页 |
3.3 非合作附着下的PD姿态控制 | 第41-46页 |
3.3.1 PD控制器设计 | 第41-42页 |
3.3.2 原卫星系统仿真 | 第42-44页 |
3.3.3 非合作附着的PD控制 | 第44-46页 |
3.4 非合作附着下的变结构控制 | 第46-54页 |
3.4.1 变结构控制律设计 | 第46-47页 |
3.4.2 变结构控制仿真 | 第47-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非合作附着下新组合体自适应姿态控制 | 第55-75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 第55-63页 |
4.2.1 控制器设计约束条件 | 第55页 |
4.2.2 控制器设计 | 第55-59页 |
4.2.3 过渡过程的设计 | 第59-60页 |
4.2.4 非线性反馈设计 | 第60-63页 |
4.3 非合作附着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63-74页 |
4.3.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4.3.2 姿态仿真结果 | 第64-72页 |
4.3.3 惯量估计结果 | 第72-73页 |
4.3.4 仿真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非合作附着下组合体姿控全物理仿真验证 | 第75-87页 |
5.1 模拟非合作附着系统地面仿真平台 | 第75-80页 |
5.1.1 气浮台平台简介 | 第75-77页 |
5.1.2 气浮台姿控系统 | 第77-79页 |
5.1.3 非合作附着执行机构以及控制模式选取 | 第79-80页 |
5.2 模拟非合作附着地面仿真平台姿态控制系统实现 | 第80-86页 |
5.2.1 系统平台总体仿真框架搭建 | 第80-81页 |
5.2.2 气浮台初始条件 | 第81-82页 |
5.2.3 姿态控制效果输出 | 第82-85页 |
5.2.4 控制性能分析 | 第85-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0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