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治疗学论文

低分子量PEI接枝大豆蛋白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基因治疗概述第12-13页
    1.2 聚阳离子非病毒载体第13页
        1.2.1 常见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第13页
    1.3 聚乙烯亚胺第13-17页
        1.3.1 高分子量PEI的改性研究第14-15页
        1.3.2 低分子量PEI的改性与研究第15-17页
    1.4 聚阳离子作为基因载体的障碍第17-19页
        1.4.1 细胞摄取途径第17-18页
        1.4.2 内涵体逃逸第18页
        1.4.3 目的基因的表达第18-19页
    1.5 选题思路、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第21-30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2-23页
        2.2.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3.1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最优条件的探究第23-24页
            2.3.1.1 对预处理时间的探究第23页
            2.3.1.2 大豆分离蛋白浓度的探究第23-24页
            2.3.1.3 酶浓度的探究第24页
            2.3.1.4 酶解时间的探究第24页
            2.3.1.5 酶解最优条件第24页
        2.3.2 酶解后大豆蛋白的制备第24页
        2.3.3 SDS-PAGE分析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2.4.1 预处理时间测定第25页
        2.4.2 大豆分离蛋白浓度测定第25-26页
        2.4.3 酶浓度测定第26-27页
        2.4.4 酶解时间测定第27-28页
        2.4.5 酶解最优条件测定第28页
        2.4.6 大豆蛋白的纯化和分子量的测定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聚合物SP-PEIs的制备及表征第30-41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1-32页
        3.2.1 实验试剂第31页
        3.2.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3.3 实验方法第32页
        3.3.1 聚合物SP-PEIs的制备第32页
    3.4 表征方法第32-36页
        3.4.1 聚合物SP-PEIs结构的表征第32-33页
        3.4.2 聚合物SP-PEIs的电位实验第33页
        3.4.3 聚合物SP-PEIs接枝效率的测定第33页
        3.4.4 聚合物SP-PEIs伯胺含量的测定第33-34页
        3.4.5 聚合物SP-PEIs酸碱滴定实验第34-35页
        3.4.6 聚合物SP-PEIs的蛋白吸附实验第35-36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3.5.1 聚合物SP-PEIs的FT-IR分析第36-37页
        3.5.2 聚合物SP-PEIs的电位检测第37-38页
        3.5.3 聚合物SP-PEIs接枝效率的测定第38页
        3.5.4 聚合物SP-PEIs质子缓冲能力的测定第38-39页
        3.5.5 聚合物SP-PEIs蛋白吸附能力的测定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复合物SP-PEIs/DNA的制备及表征第41-52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1-43页
        4.2.1 实验试剂第41-42页
        4.2.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4.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4.3.1 无内毒素质粒提取与纯化第43页
            4.3.1.1 大肠杆菌的培养第43页
            4.3.1.2 含pEGFP-N1质粒的抽取第43页
        4.3.2 无内毒素质粒的纯度及浓度测定第43-44页
            4.3.2.1 纯度检测第43-44页
            4.3.2.2 浓度检测第44页
        4.3.3 复合物SP-PEIs/DNA的制备第44页
        4.3.4 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第44-45页
        4.3.5 肝素置换实验第45页
        4.3.6 DNase I酶降解实验第45-46页
        4.3.7 复合物SP-PEIs/DNA的粒径以及Zeta电位测定第46页
        4.3.8 不同pH中复合物SP-PEIs/DNA的稳定性第4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4.4.1 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第46-47页
        4.4.2 肝素置换实验第47-48页
        4.4.3 DNase I酶降解实验第48-49页
        4.4.4 复合物SP-PEIs/DNA的粒径和Zeta电位第49-50页
        4.4.5 不同pH中复合物SP-PEIs/DNA的稳定性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聚合物SP-PEIs的细胞毒性评价及其介导的体外基因转染研究第52-66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2-54页
        5.2.1 实验试剂第52-53页
        5.2.2 实验仪器第53-54页
    5.3 实验方法第54-57页
        5.3.1 细胞培养第54-55页
        5.3.2 细胞毒性实验第55-56页
        5.3.3 聚合物SP-PEIs介导293T和SH-SY5Y细胞的体外转染实验第56-57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5.4.1 聚合物SP-PEIs的细胞毒性第57-58页
        5.4.2 聚合物SP-PEIs介导293T和SH-SY5Y细胞的基因转染第58-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法律知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乡土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运用--以《传统文化继承》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