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8-9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1、研究方法 | 第11页 |
2、创新点 | 第11-13页 |
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及其高校德育价值 | 第13-25页 |
(一)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来源与形成 | 第13-16页 |
1、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源流探析 | 第13-14页 |
2、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过程 | 第14-16页 |
(二)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 第16-21页 |
1、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2、马克思需要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三)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高校德育价值 | 第21-25页 |
1、为我国高校德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为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确立提供有益指导 | 第22-23页 |
3、为我国高校德育方法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 第23-25页 |
二、马克思需要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德育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一)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需要的特点 | 第25-28页 |
1、大学生需要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 第25-26页 |
2、大学生需要的发展性和反复性 | 第26-27页 |
3、大学生需要的差异性和矛盾性 | 第27-28页 |
(二)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1、高校德育与人的需要层次的疏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 第28-30页 |
2、高校德育与人的需要特征的疏离,缺乏现实性和主动性 | 第30-31页 |
3、高校德育的实施与人的需要疏离,缺乏实效性 | 第31-33页 |
(三)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1、社会历史原因 | 第33-34页 |
2、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4页 |
3、大学生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三、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指导,推动高校德育改革 | 第36-51页 |
(一) 高校德育改革的基本成就 | 第36-38页 |
1、理论层面的高校德育改革的成就 | 第36-37页 |
2、实践层面的高校德育改革的成就 | 第37-38页 |
(二)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下高校德育改革的原则 | 第38-41页 |
1、现实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8-39页 |
2、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页 |
3、层次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40页 |
4、优先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三) 马克思需要理论观照下高校德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 第41-51页 |
1、坚持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树立高校德育新理念 | 第41-43页 |
2、优化德育目标,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 第43-44页 |
3、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内容的层次性和现实性 | 第44-47页 |
4、改善德育方法,注重大学生多层次需要的满足 | 第47-48页 |
5、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引导大学生需要的发展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