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 第15-17页 |
一、政府赤字与政府债务 | 第15页 |
二、国债与公债 | 第15-16页 |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地方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五节 本文的基本假设、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5页 |
第一节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歧 | 第22-25页 |
一、政府举债有利于经济增长 | 第22-23页 |
二、政府举债长期甚至短期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 第23-24页 |
三、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影响是不确定的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25-31页 |
一、债务阈值的检验及争论 | 第25-26页 |
二、公共债务数据的测度问题 | 第26-27页 |
三、基本模型及内生性问题 | 第27-29页 |
四、非线性问题的检验方法 | 第29-30页 |
五、简要评价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国内有关政府债务的相关研究 | 第31-35页 |
一、对政府债务的相关研究 | 第31-34页 |
二、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历程、结构及原因分析 | 第35-50页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发展的历程及演变 | 第35-42页 |
一、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历史 | 第35-38页 |
二、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与演变 | 第38-42页 |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及其变化——基于两次债务审计数据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膨胀的原因分析 | 第44-50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50-62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区域经济短期波动的机理分析 | 第50-53页 |
一、一般均衡分析框架:IS-LM模型 | 第50-52页 |
二、政府债务的引入:对IS-LM模型的拓展分析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53-57页 |
一、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 | 第53-55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55-57页 |
第三节“强政府”背景下的我国地方政府举债与区域经济增长 | 第57-62页 |
一、地方政府举债对区域消费的影响 | 第57-58页 |
二、地方政府举债对区域投资的影响 | 第58-60页 |
三、地方政府举债对区域资本存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62-79页 |
第一节 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数理模型——基于 Barro 模型的分析 | 第62-65页 |
一、消费者最优化增长模型 | 第62-63页 |
二、引入政府部门 | 第63-64页 |
三、Barro模型的拓展分析 | 第64-65页 |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 第65-69页 |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检验 | 第69-79页 |
一、计量检验的基本模型 | 第69-70页 |
二、变量描述与数据处理 | 第70-72页 |
三、估计方法选择 | 第72页 |
四、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五、主要结论 | 第75-79页 |
第六章 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可持续问题的影响 | 第79-92页 |
第一节 关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相关争论 | 第79-81页 |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必然性分析 | 第81-84页 |
一、老龄化的加剧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 第81-82页 |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将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第82页 |
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弱 | 第82-83页 |
四、对外贸易形势的变化将削弱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第83-84页 |
第三节 政府债务可持续的理论内涵及测度 | 第84-85页 |
第四节 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 | 第85-92页 |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对负债率的影响:基于跨期预算的分析 | 第85-86页 |
二、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对政府债务违约的影响 | 第86-88页 |
三、经济增长变化对债务规模的动态影响 | 第88-89页 |
四、主要结论 | 第89-92页 |
第七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及预警 | 第92-106页 |
第一节 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方法 | 第92-95页 |
一、指标评估法 | 第92-93页 |
二、引入资产负债表进行评估 | 第93-95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95-96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95页 |
二、基本步骤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综合评估 | 第96-103页 |
第四节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标识 | 第103-106页 |
一、预警区间的确定 | 第103-104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标识及解释 | 第104-106页 |
第八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 第106-118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 | 第106-110页 |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监管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6-108页 |
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对策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第110-118页 |
一、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0-112页 |
二、典型案例分析——大同百亿造城 | 第112-115页 |
三、地方政府债务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第115-118页 |
结语 | 第118-121页 |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8-120页 |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