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第三节 本文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文献考察及述评 | 第22-47页 |
第一节 创新 | 第22-27页 |
2.1.1 企业创新行为 | 第22-24页 |
2.1.2 技术创新经济学 | 第24-27页 |
2.1.3 创新向利润导向的回归 | 第27页 |
第二节 区域创新 | 第27-31页 |
2.2.1 区域创新系统的视角 | 第27-30页 |
2.2.2 跨国公司的视角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开放创新 | 第31-40页 |
2.3.1 开放创新界定 | 第31-35页 |
2.3.2 开放创新分类 | 第35-36页 |
2.3.3 开放创新资源 | 第36-38页 |
2.3.4 开放创新作用机制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区域开放创新 | 第40-47页 |
2.4.1 区域开放创新的内涵 | 第40-42页 |
2.4.2 区域开放创新的主体 | 第42-43页 |
2.4.3 基于动态能力的区域开放创新 | 第43-45页 |
2.4.4 区域开放创新的研究方向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区域开放创新发展阶段:理论模型 | 第47-82页 |
第一节 技术采用成本函数 | 第48-56页 |
3.1.1 开放和技术采用经验 | 第48-50页 |
3.1.2 技术市场结构 | 第50-53页 |
3.1.3 创新成本与技术采用成本 | 第53-56页 |
第二节 区域开放创新决策模型 | 第56-74页 |
3.2.1 消费者和生产环境设定 | 第56-62页 |
3.2.2 均衡条件下的两种状态 | 第62-64页 |
3.2.3 开放创新的三个阶段 | 第64-72页 |
3.2.4 与已有研究成果的比较 | 第72-74页 |
第三节 数值模拟 | 第74-79页 |
3.3.1 开放度对引进成本的影响 | 第74-75页 |
3.3.2 创新成本对引进成本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3 初始技术水平对引进成本的影响 | 第76-7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第四章 我国区域开放创新投入现状与指标测度 | 第82-101页 |
第一节 区域开放创新:不容忽视的现象 | 第82-84页 |
4.1.1 技术水平越高区域开放创新需求越大 | 第82页 |
4.1.2 大中型企业是开放创新的主体 | 第82-83页 |
4.1.3 研究机构和高校是境内合作的主要对象 | 第83页 |
4.1.4 跨境开放创新是我国开放创新的新趋势 | 第83-84页 |
第二节 开放创新投入指标测度 | 第84-96页 |
4.2.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84-87页 |
4.2.2 R&D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测算 | 第87-90页 |
4.2.3 科技活动人员 | 第90-92页 |
4.2.4 分地区创新投入结构比较 | 第92-96页 |
第三节 技术差距、开放度与创新投入 | 第96-100页 |
4.3.1 技术差距与创新投入 | 第96-98页 |
4.3.2 对外开放度与创新投入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区域创新竞争影响发展阶段的机制研究 | 第101-117页 |
第一节 区域创新竞争的理论分析 | 第101-105页 |
5.1.1 区域创新竞争的文献研究 | 第101-103页 |
5.1.2 区域创新投入的三重竞争关系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区域创新竞争反应函数 | 第105-108页 |
5.2.1 创新竞争反应函数构建 | 第105-106页 |
5.2.2 变量及距离权重测算 | 第106-108页 |
5.2.3 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 | 第108页 |
第三节 区域创新竞争实证分析 | 第108-112页 |
5.3.1 估计方法中的主要问题 | 第108-109页 |
5.3.2 区域创新竞争计量结果 | 第109-112页 |
第四节 区域创新竞争影响发展阶段的作用机制 | 第112-114页 |
5.4.1 区域内部支出竞争对技术采用成本函数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5.4.2 区域外部支出竞争对技术采用成本函数的影响 | 第113页 |
5.4.3 区域创新竞争对区域开放创新发展阶段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六章 区域开放创新策略实证分析 | 第117-132页 |
第一节 创新生产函数设定及计量方法选择 | 第117-119页 |
6.1.1 创新生产函数设定 | 第117-119页 |
6.1.2 估计方法选择 | 第119页 |
第二节 数据与变量 | 第119-123页 |
6.2.1 数据来源 | 第119-120页 |
6.2.2 变量选取 | 第120-121页 |
6.2.3 统计描述 | 第121-123页 |
第三节 创新群岛假说的考察 | 第123-126页 |
6.3.1 创新群岛与创新生态假说 | 第123-124页 |
6.3.2 中国进入区域协同创新阶段 | 第124-126页 |
第四节 区域开放创新策略考察 | 第126-130页 |
6.4.1 不考虑动态能力影响的计量结果 | 第126-127页 |
6.4.2 考虑动态能力影响的计量结果 | 第127-13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32-139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区域开放创新的几点启示 | 第134-137页 |
第三节 本文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37-139页 |
7.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7-138页 |
7.3.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