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不同层次高中生生物课程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引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问题的阐述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9页 |
2.1.1 学习能力 | 第14-17页 |
2.1.2 层次性和层次思想 | 第17-18页 |
2.1.3 分层教学 | 第18-19页 |
2.2 学生能力的评价 | 第19-20页 |
2.3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施教理念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3.2 因材施教和个别差异理论 | 第21页 |
2.3.3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3.4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2页 |
2.3.5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过程”理论 | 第22页 |
2.4 学生层次的分类方法 | 第22-23页 |
2.5 分层教学的操作步骤 | 第23-25页 |
2.5.1 分层次施教 | 第24-25页 |
2.5.2 分层次评价 | 第25页 |
2.6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2.6.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6.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第三章:研究的设计 | 第28-3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3.3 学生分层的基本模式 | 第28-29页 |
3.4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 第29-32页 |
第四章:实验过程 | 第32-42页 |
4.1 确定实验班 | 第32-33页 |
4.2 实施问卷调查 | 第33页 |
4.3 实施分层教学的案例 | 第33-39页 |
4.4 实践的结果 | 第39-42页 |
4.4.1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4.2 考试成绩方面的对比 | 第40-42页 |
第五章: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 第42-46页 |
5.1 实施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的结论 | 第42-43页 |
5.2 实施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5.3 继续研究的设想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附录A | 第48-49页 |
附录B | 第49-50页 |
附录C | 第50-51页 |
附录D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